上一主题:如何保养漆器
下一主题:宋西平成都漆器能活多
在一脱厂、二脱厂的环境下,福州脱胎漆器从业人员达数千人,技艺也多有发展。漆艺名艺人王维韫在泥塑脱胎、薄料上彩和漆线搓丝上技艺深厚,行家称之“妙技三绝”;沈正镐幼女沈忠英的“竹根大瓶”、“荷叶大瓶”、“提篮仙女”,也被誉为“漆中三宝”。
“建国后,沈氏漆艺走出了原先秘不外传的圈子,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可以说是枯木逢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州漆器特级名艺人黄时中不无感慨地说。
“回归”作坊,稳中求变
去年9月,为了保护传统工艺,福州传统脱胎漆器保护基地正式成立。同年,脱胎漆器又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个基地给民间的脱胎漆艺人提供了展示自己产品的平台。同时,技艺高超的工艺大师也可以开设工作室。这在某种程度上有些类似当年沈绍安家族手工漆器作坊的形式,也是在市场经济下发展传统工艺的一种尝试和手段。”保护基地生产技术主管郑朝铨说。
如今,王维韫的长子王胜德、次子王旭及长孙王添恩都继承了父亲和祖父的脱胎漆艺。“虽然现在漆艺行业不景气,但沈氏传统的手艺不能就这么断了。至少在我们这代不会让它消亡。”从15岁开始学艺,现年58岁的王胜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