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身价连番上涨,使沉香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各路资本争相进入沉香市场,但沉香投资收藏最大的风险在于买到假货。现在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将一些廉价的白木通过高温烫蜡,还有的用高压油煮,煮了以后使它的密度提高,然后看起来油黑黑的,甚至有的当棋楠香卖。因此在拍卖会上,只要有品质保证的沉香露面,就一定会引起藏家的关注。
除了沉香原料之外,沉香雕刻也是近年来受到追捧的品种之一。沉香雕刻是传统木雕的蜕变升华,沉香是倒埋土中的香树经数百上千年腐朽和再结晶粹化而成的精华,凝聚了木质和油脂两种材料,其香气醇厚内敛但质地不匀,特别是油脂部分又绷又脆,没有韧性,其雕刻难度比普通木雕石雕要大十倍都不止。但相对而言,摸准沉香内部肌理、找准手感这种技术上的难度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难难在刀外功夫。沉香体量小且奇形怪状,因其不可再生的稀缺性,雕刻时要求惜料如金,无法如普通木雕般想雕成什么就雕什么,而是要构思设计出最适合材质形态的题材,让欣赏者在作品的雕刻之处感受到艺术家高雅的气质修养,“读”懂其创造的意境。为了将沉香料用到极致,雕刻师们往往要将自己的才情发挥到极致。
香道器物受到追捧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自宋代开始,即被文人作为“生活四艺”,进而演变为古人的生活美学。对香具进行选择,也可看出主人的品位。作为收藏香具精品的捷径,名家旧藏无疑可重点关注。王世襄旧藏香炉的快速升值,就是很好的例证。像一件“崇祯壬午冬月青来监造”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其在2003年的成交价为166.1万元,7年之后,其升值接近10倍,源流有序是其升值很重要的原因。在王世襄的有关书籍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件香炉,是他在1951年3月31日由赵汝珍先生赠送的。赵汝珍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琉璃厂“萃珍斋”古玩铺东家,自幼酷爱收藏古董,其收藏在业界可谓是响当当的牌子。有意思的是,在这件香炉以超过千万元成交之后,在2011年的拍卖市场上,也出现过一件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当时估价为300万港元,但最终无人问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没有人收藏的记录。
应该说,名家旧藏的香道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将其价值充分挖掘了,因而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并不会很便宜。特别是对于初入这个行当的藏家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多从权威书籍上寻找精品。1994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以院内藏品汇编出版的《故宫历代香具图录》,这本书籍无疑已经成为了目前香道具收藏界的一本权威书籍,在许多拍品的描述上,都可以看到引用这本书的有关内容。其他权威的书籍还有《历代香具概说》。对收藏者来说,还可以关注故宫文物月刊中有关故宫历代香具特展的介绍文章。
收藏香具,应该当以旧为主,以稀为贵。特别是要从材质、器形上入手,材质越珍稀、器形越少见、工艺越精美,价值越高。从2013年的拍卖市场上来看,不少拍卖行都推出过香道具的拍卖专场,像在北京匡时的专场中,三越制狮子牡丹纹纯金香炉以36.8万元成交,藏六造菊瓣唐草纹官帽纯银香炉以32.2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