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的生态学意义
发布时间 2010-02-11 浏览 52624 次
的次生代谢与环境的关系看,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组成型与诱导型。我们人类面对逆境,用这个观点去分析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组成型好比一个家境普通的生长环境,没有漂亮的衣服,没有可口的饭食,长期如此,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会发现一些“传统美德”式的特点,把这些特点比做人的“次生代谢产物”的话,那么这些品德的形成类型就是一个组成型的模型。诱导型就是这样的环境会使得生存在这类环境中的产生不可预测的“变异”,有些可能从此变得平庸,度过平生,完成一个生活史就去上帝那里报道了,有些变得对优质生活的追求,有正当的追求,有不正当的追求,次生代谢出来的产物十分丰富,对与人类来讲,这个诱导有时候就是一个信念,现实与理想上产生极大的落差,从而在行为上发生质的飞跃。“承包户”“个体户”“经济巨鳄” “商业领袖”“小偷”“经济诈骗犯”“贪污犯” 等等。

    植物次生代谢与生物环境,包括昆虫和草食动物乃至人类的侵害,致病微生物的危害,植物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协同进化及其与真菌的共生关系等。如生物碱,烟草在叶片受到伤害后烟碱含量可增加了6倍!白粉病对金银花的绿原酸含量影响也十分大,这就是所谓的生物环境与次生代谢的关系。与人类生存的生物也是一样,这个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猴子、螳螂等动物影响了武林前辈,发明猴拳、螳螂拳都先不说,就是一个海边渔民的普通家庭的同学,去野外捞鱼搞烧烤就比北方种土豆的大高个要专业得多,在树林里穿型,中西南丘陵地区的学生比四大平原及产粮区过来的,明显在速度和对自己皮肤保护能力方面要有优势。经常在家挨打的哥们,抗跌倒能力也比较突出,就是这些生活在水里的鱼,和长在山林中的树,家庭暴力对生活在那里的人产生了影响,次生出很多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或者说是优点),这就是生物环境的影响。

    在药效评价上来讲,植物并不是“枝繁叶茂”就是好的药材,在人工栽培过程中,提供了适宜生长的最佳条件,但是药效成分常常并不高,就是因为没有受到过各种逆境的磨练,药材的质量也远远不及野生植物。对于我们来说,生长在“优越”环境下的人面临的胁迫是很少的,“次生代谢产物”应对逆境的必要性也就大大降低,各种对抗逆境的品质自然也就减少。所以,对于以次生代谢产物为药用成分的植物而言,“高产”与“优质”似乎是矛盾的,对于人类来说“优越的环境”和“卓越的成就”似乎也是矛盾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逆境给人一个生态适宜的机会,是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的。

07.jpg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