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印象派绘画具有明显的艺术思想的多样性、绘画的探索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震撼力和历史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从19世纪以来,艺术思潮、绘画流派众多,在一种艺术思潮、一个艺术群体衰落了一百多年以后,依然专题展览不断、评论文章延续、欣赏者代传,很难做到,然而印象派做到了。在一个多世纪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画家辈出,技法纷呈,一些绘画作品在百年之后对观赏者依然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其文化响应者成千上万,实为不易,但是印象派绘画做到了。一个艺术思潮、艺术群体能完整地、波澜起伏地在文化及其人文精神的层面上展开艺术实践,可系统地从历史渊源、艺术思想、美学观念、审美价值、光学和色彩学思考、视觉审视、文化积淀、社会影响、艺术传承等众多角度进行研究探索,实在不易,可是印象派做到了。印象派绘画不仅把光和色融进了自己的作品中,而且撒向了20世纪的现代艺术。
对印象派绘画的生成、发展、衰退、新生的艺术历程的研究及其文化含量、人文精神的探索,我们可以以赋诗的形式加以宏观把握:
回眸昔日印象派,纵观崛起与兴衰。印象画展论印象,黄浦江畔赞奥塞。马奈德加雷诺阿,沪上处处谈莫奈。塞尚高更和凡高,行家评说西斯莱。枫丹白露会嘉宾,捕获光色奔户外。探索东方浮世绘,英国绘画借风采。日出时分驱水雾,斜阳夕照留山脉。白昼黑夜藏节奏,初雪晚秋显精彩。
陈燮君
1952年7月生于上海。现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兼任亚欧基金会博物馆协会执委、美国亚洲协会国际理事会理事、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等职。著有《学科学导论》、《时间学》、《生活中的色彩学》等(包括合著)。发表《关于开创空间学的思考》、《百代法书》、《城市的文化风骨——上海文明史探源》等论文、文章1000余篇共计1800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