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中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提出七条建议
发布时间 2014-04-21 浏览 50235 次
茶叶往往心有余悸。茶叶的质量安全问题究竟怎样,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何在,应该如何预防?

  鲁成银:现代农业完全不用农药是做不到的,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使用农药也很正常。但总体上,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没有问题,是有把握的。

  最近几年,有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给人的印象好像很不安全,实际上并非如此。从采茶时间上看,我国春茶基本上不使用农药,夏秋茶因为气候转暖,虽然使用农药,但很少超标;从茶类来看,名优绿茶基本上不使用农药,其他茶类因为上市时间迟,会使用农药,农药残留可能性要大一些,但上市的茶叶是经过严格检验合格才能卖的,因此,安全也是有把握的。如今,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农药残留不超标,只要含有也不行,基本上是“零容忍”。

  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表面上在于少数生产者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化的要求执行,深层次则是企业和茶农的利益连结机制没有很好地建立。一些贸易企业,为了图方便,不是自建基地,也不是订单生产,而是满足于敞开收购。长此以往,不出问题是偶然,出现问题是必然。

  另外,在上游生产环节,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绿色防控,采用杀虫灯、色板、生物防治等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必须推行机采机制

  记者:近年来,每年都有采茶工难请的消息。据报,采茶工的工资每年上涨10%以上,人工工资的支出占了销售收入的40%以上。采茶季节一到,茶企往往心急如焚。这一状况已经演变成为茶产业发展的心头之患。请问破解这一难题有何良策?

  鲁成银:采茶工紧缺的问题普遍存在,不仅东南沿海的浙江等地,也包括内陆的四川等地。以前是浙江请不到人采茶,现在发现,贵州等地也出现有茶无人采的现象。因为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造成了本地用工也异常紧张。

  用工紧缺直接导致劳动力成本上涨。茶叶是季节性产业,春茶的采摘期很短,往往只有一个月左右。因为劳动力成本太高,许多地方的夏秋茶常常弃而不采。造成严重浪费。

  劳动力紧缺必须通过推广机采、机制的办法来解决。普通茶叶机采、机制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但名优茶机采技术与装备,目前尚未成熟,需要假以时日。

  近年来,由我所牵头,浙江正在组织实施“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其中一个重要项目就是茶叶的机械化采制。如获成功,将大大节省劳动力投入,对茶叶这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无疑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

12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