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古玉收藏家是新生的社会群体,与古代收藏家不同,他们大多是在改革开放这20年中成长起来,在泛滥成灾的大量古玉玩赏和鉴证的出版物引导下,在古玩店、旧货摊煞费心机收买了一批玉件,近十年又有人从拍卖行竞拍抢收了不少的玉器,确已出现了收藏数百年的“高古玉”收藏家,而收藏“清玉”甚少,尚有书画、陶瓷和玉杂收藏家也收买了一些古玉类古董。他们之中大多喜欢鸡骨白的“高古玉”或奇形怪状的“红山玉”,还有的收藏着满身污垢的表似“黑漆骨”、“水银沁”、“水锈”、“土古”或“尸古”般的所谓“古玉”。在与他们攀谈之中也发现了这些收藏家大多缺乏玉料的基本知识,既不识“和田玉”,也不知“红山玉”、“良渚玉” 为何物。还有的人是在古玩摊上或收藏家之间获得一些有关玉料的传闻,而不去检验其可靠程度便人云亦云,是非莫辩。当然,我不敢说当代收藏家之中没有人已有了古今玉料的基本知识并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可以肯定,从当今玉器收藏家本人的主客观条件来分析,是很难达到上述的理想境界的。所以,摆在当代玉器收藏家面前的确有一个学习和熟悉古今玉料的课题。由于发掘所获的古玉均已收藏在国内博物馆和考古部门,收藏家若想能够获得观看的机会确实很困难,拿到手上摩挲获得实感的机会则更少,因此这个学习过程将是漫长的。我建议收藏家要与博物馆、考古所(队)建立密切联系,争取直观正式发掘出土古玉, 这是学习古玉玉料的关键。其次还要学习现今产出的和田玉和岫岩河摸玉。目前和田玉产出量有限,供不应求,商家往往以俄罗斯和青海玉冒充和田玉,这增加了学习和田玉的难度。其实,这一难关还是可以突破的,假如您能交上采玉人或深知底细的玉商,向他们请教,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当前对收藏家来说还必须从偏爱鸡骨白、牛毛沁等病玉和名目繁多的沁色等不健康的审美观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玉的质地和颜色。简而言之,优质玉的条件是温润莹泽、坚韧缜密、色彩纯正(如羊脂白、青白等)、无瑕玷绺裂。反之,其质干晦粗杂、色不纯正、瑕玷绺裂较多者则不是优质玉,而是地地道道的劣质玉。凡是玉器表面上呈现红、黄、黑或白等颜色者均非优质玉,因为优质玉是不易染色的,只有带杂质或石性的劣质玉方易染色,这是值得警惕的。
总之,古玉爱好者和收藏家在鉴赏收购活动中务须以玉质优劣为先决条件,其次再视其颜色纯杂而定取舍。一件优质玉其质色往往是统一的,如羊脂白玉并非仅指其白度而言,其质地应似羊脂那般肥腻滢泽,其白度恰似白中微微泛青的羊脂那般特有的白。这种统一的观点就是古人对玉质所要求的那样 ,要达到“全”的至高水平。“全”玉是供帝王所用之玉,用今天的语言来说也就是质优色美 的玉。当然,玉器还具有一定的器饰及其赖以完成的工艺,这些也是收藏家决定取舍的必要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