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吴湖帆《庐山东南五老
下一主题:石鲁的《华岳松风》
当前对收藏家来说还必须从偏爱鸡骨白、牛毛沁等病玉和名目繁多的沁色等不健康的审美观中解脱出来,重新认识玉的质地和颜色。简而言之,优质玉的条件是温润莹泽、坚韧缜密、色彩纯正(如羊脂白、青白等)、无瑕玷绺裂。反之,其质干晦粗杂、色不纯正、瑕玷绺裂较多者则不是优质玉,而是地地道道的劣质玉。凡是玉器表面上呈现红、黄、黑或白等颜色者均非优质玉,因为优质玉是不易染色的,只有带杂质或石性的劣质玉方易染色,这是值得警惕的。
总之,古玉爱好者和收藏家在鉴赏收购活动中务须以玉质优劣为先决条件,其次再视其颜色纯杂而定取舍。一件优质玉其质色往往是统一的,如羊脂白玉并非仅指其白度而言,其质地应似羊脂那般肥腻滢泽,其白度恰似白中微微泛青的羊脂那般特有的白。这种统一的观点就是古人对玉质所要求的那样 ,要达到“全”的至高水平。“全”玉是供帝王所用之玉,用今天的语言来说也就是质优色美 的玉。当然,玉器还具有一定的器饰及其赖以完成的工艺,这些也是收藏家决定取舍的必要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