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国传山水画
下一主题:翡翠玉玺
民国时期玉器著述颇丰,学者从多种角度对玉器进行研究,如章鸿钊的《石雅》是从矿物学角度研究古玉,郭宝钧的《古玉新诠》是运用考古学方法研究古玉,王国维的《说珏朋》是从古文字学角度研究古玉。一些玉器收藏家将他们的玩玉经验辑录成书,如李凤雅的《玉雅》、李〓宣的《玉说》、刘大同的《古玉辨》、赵汝珍的《古玩指南》、邓之诚的《骨董琐记全编》等都属于此类。民国年间在北京专门收售古玉的古董商黄浚和卢芹斋也将他们经手的重要玉器著录成书,黄浚在《古玉图录初集》中收录玉器471件,在《衡斋藏见古玉图录》中收录200件;卢芹斋于1925年在伯希和的帮助下出版了法文版的《中国古玉》一书,收录经其手收售的玉器。
综上所述,中国玉器收藏的历史滥觞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开始收藏古玉。但宋代以前的玉器收藏,都是以时作玉器为大宗,古玉处于次要地位,收藏者主要是帝王和仕宦阶层。大约从北宋开始,人们有意识地进行“骨董收藏”,虽然在收藏的数量上,古玉不一定占多数,但它们是收藏家追逐的目标,一些文人、商人和普通百姓加入收藏行列。清末民国时期,京城的玉器市场火爆,玉器货源丰富,不但国内的达官文人、富商平民踊跃参与,还吸引了外国人来京购买玉器,达到了中国古玉收藏史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