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贝形、肾形、月形、蝎尾形等多种形状。
制好的坯要经过细致的修整,有些器物再加装饰。装饰方法有:贴花--堆塑山水、花草、人物、鸟兽等纹饰;绘写--以氧化铝、氧化铁或氧化镁等为呈色剂,在素坯上绘画写字;雕刻--在坯体上以阴文刻出书画
。
紫砂壶一般不上釉,也有少量用釉装饰的,大件采取泼釉法,小件采取浸釉法。一般单色釉上一次,彩绘器上两次。
器坯阴干后装匣钵进窑烧制。传统方法烧制
紫砂壶器的窑是龙窑
,即头低尾高的斜式窑。龙窑一般长达四十米,每隔一米为一节,烧炉在头部,燃料为木柴和柴草。窑背两侧各有五十个烧火眼,从烧火眼投入燃料。窑身两旁,每隔四到五米辟一个进出口,从这里装坯、取器。每窑需以1100℃到1200℃的窑温烧40~42小时;烧成后,停15~24小时,再开窑取器。用龙窑烧制,窑工很辛苦。现在
紫砂壶厂已改用烧重油的新式窑炉,既节省人力,又提高了烧造质量。
紫砂壶器烧成后还要磨光上蜡,上蜡是
紫砂壶特有的工序。彩绘的
紫砂壶器,需经过两次装烧。
还有在烧成的
紫砂壶器上施加特殊装饰的。
故宫博物馆藏时大彬方壶,壶面髹漆并进行雕刻,集
紫砂壶工艺和雕漆工艺于一身。清代道光年间,出现了包锡的工艺,但由于技术复杂,未能延续。还有抛光包铜的工艺,包铜多见于壶嘴头、口盖的边缘等部位。金银丝镶嵌是新的装饰工艺,吸取木器、漆器的雕饰手法,先在泥坯上将纹饰图案刻成凹槽,烧成后将金银丝嵌入槽内,敲实、磨平。
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