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沉香与中华瑰宝亭文化
下一主题:沉香诗词—李白:《杨
据史载,三国时期,闻香、品香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曹操曾寄书诸葛亮:“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香乘》记载:“晋武时外国亦贡异香,迨炀帝(即隋炀帝杨广)除夜火山烧沉香、甲煎不计数,海南诸香毕至矣”。
古代文人墨客甚至还把识香、鉴香、品香、制香、斗香和咏香作为一种文化素养的体现,极受赞誉。比如,李白的“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李贺的“沉香熏小像,杨柳伴啼鸦”、李商隐的“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等诗句。特别是陆游在《夏日杂题》中的“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沉;茅檐三日萧萧雨,又展芭蕉数尺阴”,更把海南沉香作为了文人雅士抚琴熏香、吟诗作词的高雅行为。
香道文化源远流长据了解,沉香还是一种中药,古药书中对此曾多有记载,说焚沉香其熏烟可以使身体染上香味,而香灰还可作为治愈外伤的镇痛剂。
此外,沉香不仅具有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治久心痛、脾胃素弱之功效,而且还具有调节人体五脏、益精壮阳等功效。据《大明本草》记载,沉香“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泄冷气”。《本草纲目》也载,沉香能“治上热下寒,气逆喘息,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故而历代以来沉香广受民间百姓的推崇。
相传,旧时广东海南一带,民居的女儿出嫁时,娘家便会陪嫁给女儿一块沉香,目的是待女儿怀孕时,可以把沉香磨成粉冲服,以安神理气;女无临产时喝服,并点燃沉香,沉香的香气氤氲清雅,能使孕妇顺产并镇痛。还有,古人赴京考状元时多长途跋涉,家人也会备一块沉香于考生,其一可以在临场时“闻之提神醒脑”,其二可以在沿途防病辟邪袪灾。
中华几千年来始于沉香的香道文化,而今随着收藏文化的大发展,正以其幽幽的神秘香气影响着祖国大地,并成为了一种高层次的收藏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