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愿”与“千古意”
发布时间 2014-06-11 浏览 49923 次
方面则上上下下都保持高度警惕,见图中上下各有二人,一人在密切注视当局的行动,另一人在聚精会神地收听来自当局的声音,然后再作决策。

上述是日本投降后,国内面临的局势。

下部是阐述人民群众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和期望。

首先看下方六个罗汉的表情,中间有一人在拍手鼓掌,但面部表情却很平淡,这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是千百万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值得庆贺;但面对现实又高兴不起来。另外三人面对前方,瞻望未来感到茫然。还有两人在低头沉思,在担忧。

再看图中的四个仕女,左边的用手指示意双方,右边的用手臂示意希望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实现祖国的统一。另上下两人手端饭盆,以示民以食为天,希望当局以人民利益为重,引导国家向民主、统一、富强的方向发展。

“千古意”见题词,“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凤先生”“乙酉八月某夜大雷雨,起作斯画,凤先生辟山”。这幅画是受大雷雨闪电的启发而创作的,图中画了一个硕大的从头到脚都已武装,手持利剑,站立在山上的统治者,旁边站着一个身穿长袍的老者即作者自己仰着头对统治者说,大意为,只有得民心者才能流芳千古,推行霸道,背离民意,就会沦为昙花一现的人物,这是一条千古真理。为了突出这思想,作者用黑白分明的光线反差,将闪电一瞬间的景象,描绘得非常逼真,这是一幅警世之作,既有现实意义也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述两幅画,紧扣时代脉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形写神,以形助神,构思严谨,意境深邃,充分展现出中国画的魅力,尺幅空间用笔墨记载了复杂的社会形态并表达了人民的心声。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在这里我们虽不欲自夸我国画人创造的变相还原法和图案化类相法值得怎样称道,但就表现自由和方便来说,确较西方现在通用的写形法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中国画法研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版23页。

今年是家父吕凤子先生诞辰120周年,为学习他热爱祖国,想人民所想,为人民而画的品质和画风画格,特与胞兄吕去痴商讨,写此文代表家属以怀念之。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