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与根艺的“似”与“不似”
发布时间 2014-06-18 浏览 50531 次
越盘根错节越好;越受压迫长得曲曲弯弯越好。尽管追求古和朽,为求保存长久,根艺材料宜选质量高、密度大为佳。像榕树这种木质疏松水分充足的树木就不宜作根艺原料。为防根材变色、变形、腐朽和开裂,创作之前需干燥、去皮、防菌防虫等。

  4、创作技法

  木雕的创作一般经凿坯、细刻、磨光、揉漆等流程。从创作方法上可分三种:

  ●一定规格的板材上自由选择创作主题。用大量的切削雕凿去实现最终的艺术效果。要求在创作构图上强调整体性、牢固性。舍弃支离破碎的细节,突出木材肌理,展现木纹条理,宜静不宜动,宜大不宜小,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东阳木雕创作上多采用此法,纸上绘白描图案,覆板上或劈或刻,经粗坯,细坯,修饰后,抛光上漆。能雕善画、功底深厚、技艺超群的老艺人却可以不用起稿,直接斧劈凿刻;亦可一边听人吟诵,一边凭记忆迅即成画稿,再雕凿。可惜现在胜任者甚少。

  ●依据材质的形状或纹理雕刻。创作者顺其自然,凭直觉和想象赋予材质内容,深思熟虑后即刻下刀。龙眼木雕就常用龙眼木根部或节疤,雕刻成天然根状,或以香火烙成腐蚀疤节,再刻成人物、飞禽、走兽等。作品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

  ●人工或机械地堆迭粘合木块木片进行雕凿。此法可随意增加木头的体积,大大减少切削木料的功夫,节省大块原木。不同颜色的木料堆迭粘合起来,外表经雕凿后,会呈现出清晰美妙的装饰性木纹,使作品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由雕刻技法表现形式又有圆雕、透雕、浮雕等之分。圆雕:也称六面雕,如屋椽,呈实体状。透雕:也称镂雕,如格扇,呈镂空状。浮雕:凸显主题,如屏风,呈不漏明单面雕状。

  根艺创作经选材、构思、加工、上色、打磨抛光、上漆等过程。根艺有别于木雕之最大不同在于整个创作过程中都要巧借自然。创作者在尊重树根或竹根自然形态美的前提下,匠心独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除对局部作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上,如节、枝、疤、痕、瘤、须、纹理、色泽等,使根的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和充分的体现。三分创作,七分天成。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因材施艺,因势利导,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加工,做到妙手天成,“天人合一”。竹根雕刻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竹有节中空,可以因势利导,竹须可成胡须、眉毛、帽饰,竹肉之纹理也成天然美妙之装饰并加强肌理,竹茎之色泽可作点缀用;树根的枝杈多变,表面的裂痕节疤,若能以妙手修饰,展现的效果非人工可比。

  5、市场情景

  木雕应用及装饰范围极广。鉴于木雕原材料的珍贵性和稀少性,使一些木雕艺术品在具有欣赏价值的同时也具有了收藏投资的价值。如黄杨木用料优异,坚韧光洁、纹理细腻,具有象牙效果,年代愈久色愈深,古朴美观;紫檀木,非数百年不能成材,其质坚硬,密度极高,制成后的家具和雕刻品黝黑如漆,几不见纹理,更显皇家气派,华丽而内敛。然而部分木雕厂家、木雕艺人过分追求市场出路,过分迎合市场需求,加上快速机器雕刻的引入,无限制重复制作,结果使雕刻题材越来越狭窄。 较之于木雕,根雕艺术有木雕不可替代之处,就在于其师法自然万物,却又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一件成功的作品除了独特的根材,更凝聚了创作者独到的创意。创作者先找根后立意,就注定了一件成功作品的独一无二和不可复制性。对于一些机械化、功利化的,简单在廉价根材上进行雕刻的根艺创作,无疑是木雕的翻版,与“天人同构”宗旨相去甚远,自然没什么大的价值可言,而一件能充分显示树根千姿百态、鬼斧神工具自然美的,能充分利用根材自然形态的;能充分展示创作者灵感和意境的根艺作品,即使根材再廉价,也具有很高经济价值。

  6、结论

  比较了那么多根雕与木雕的“似”与“不似”之处。一言以蔽之,根雕和木雕的区别,一块木头,需经过雕琢,才能使本身的价值成为木雕价值的一部分,而一块奇特的树根,它的被发现本身就是价值。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