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4厘米厚的六角架被加在滤网下面,用来解决滤网撕裂的问题。但是耗材增加成本跟着上升,陈秀星以0.5厘米为单位,不断开发模具制作出样本然后进行试验。最终,他发现原来0.5厘米厚度的支架就可以支撑滤网。密封问题,他也是先后尝试了几种塑料(11950, -20.00, -0.17%)密封技术,发现超声波在一秒钟内能实现几万次的摩擦,可以将塑料更好地密封。原来在制药厂工作的陈秀新很快便找到了支持这种技术的制药工厂,同时也保证了胶囊的食用安全。
经过两年的技术调试,Dr.drinks两款重要产品基本成型。但对这个具有多种饮茶习惯的市场,陈秀星需要更小心地考量。虽然目前Dr.drinks售卖的“饮品星球”只有12种口味,但是陈秀星已经做了近1000种口味测试。2012年12月拿到第一台样机之后,陈秀星便开始从各个渠道买来所有可以冲泡饮用的原料进行测试。
由于经过高压萃取后这些原料所呈现的味道如同被泡制了10分钟以上,所以一开始他不得不放弃掉很多常见的原料。“比如红茶,这种茶叶不是特别适合,因为高压萃取之后出来的味道会很苦很涩。”陈秀星说。
但是他发现根茎类需要长期浸泡的产品,反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萃取出不错的口味。于是除了咖啡,他把重点放在更符合东方口味的根茎原料上,比如西洋参和姜茶。
在第一轮口味测试完毕之后,陈秀星考虑了口感味道、功能性和可替代性等因素,选择出了50多种口味。然后在社交网络和自己的社交圈子当中,找来60个和自己目标消费者定位接近的人进行第二轮口味测试。
通过参与者的打分,陈秀星发现男性和女性对口味的偏好差异很大。譬如女性对花茶有特殊偏爱,而男性则更喜欢清爽的饮料。最后他决定选择3款男女用户分别打分最高的口味,和3款大家都认可的口味。目前Dr.drinks售卖的蔷薇草莓花果茶和玫瑰茉莉茶,便是测试中女性参与者最为偏爱的两种口味。
这样便能最大限度辐射到目标用户。而这些口味也被视为Dr.drinks产品本土化的一种重要途径。未来除了咖啡之外,还会加入更多的草本类饮料,并按照不同时节来推出特殊的口味。这种类似于快消即饮产品不断推出新口味来提升销量与盈利的方法对Dr.drinks来说也有效。
“前期为了培养市场,大部分饮品接近成本价格售卖。将来不断推出新品会适当提价。和做互联网产品一样,以很低的入门门槛去积累用户,当用户积累足够大时,会推出用户愿意去支付更高额费用的产品。”陈秀星说。为了压缩成本,目前Dr.drinks的产品只在官网和易迅等电商渠道发售。2014年1月上市之后,Dr.drinks咖啡机每个月会卖出1000多台。陈秀星从后台数据看到,“硬件低价,耗材盈利”的模式开始显效。“现在‘星球’的重复购买率是40%,而且重复购买人群的客单价在300元左右。”他说。
但其他胶囊咖啡品牌也在进入中国市场。雀巢旗下的Nespresso已经在中国内地开设3家精品店。“创业要么抢占先机占领市场,要么提高进入门槛做一些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当每家都有一台雀巢或者绿城胶囊咖啡机的时候,再来这种创业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陈秀星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目前Dr.drinks并没有实现盈利,融资也还在进行当中。陈秀新打算先从公司入手,将机器以低价甚至赠送的方式给一些公司试用,培养用户好感之后,再逐步进入家庭市场。陈秀新最近还在研究冷饮技术。他觉得一分钟能够制作出一杯冷饮对用户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件事情。但是除了技术问题,他也要在胶囊咖啡机这个市场上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