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家具的辨伪和作伪
发布时间 2014-07-04 浏览 50513 次
不全。家具商常用截去立柱后的架子床座,三面配上架子床的床围子,仿制成罗汉床出售。

3.以常见品改为罕见品

之所以要利用常见古代家具品种改制成罕见品种,是因为“罕见”是古代家具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不少家具商把传世较多且不太值钱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纷纷改制成较为罕见的抽屉桌、条案、围棋桌。实际上,投机者对古代家具的改制,因器而异,手法多端,如果不进行细致的研究,一般很难查明。

4.化整为零

利用完整的古代家具,拆改成多件,以牟取高额利润。具体做法是,将一件古代家具拆散后,依构件原样仿制成一件或多件,然后把新旧部件混合,组装成各含部分旧构件的两件或更多件原式家具。最常见的实例是把一把椅子改成一对椅子,甚至拼凑出 4 件为堂,诡称都是旧物修复。此种作伪手法最为恶劣,不仅有极大的欺骗性,也严重地破坏了珍贵的古代文物。我们在鉴定中如发现被鉴定的家具有半数以上构件是后配的,就应考虑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5.更改装饰

为了提高家具的身价,投机者有时任意更改原有结构和装饰。如有人认为,凡看上去比较“素” ( 无装饰、雕饰 ) 的明式家具,年代可能较早。结果就把一些珍贵传世家具上的装饰故意除去,以冒充年代较早的家具。这种作伪的行为,同样也是一种破坏。

6.贴皮子

在普通木材制成的家具表面“贴皮子” ( 即包镶家具 ) ,伪装成硬木家具,待价而售。包镶家具的拼缝处,往往以上色和填嵌来修饰,做工精细者,外观几可乱真。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家具出于功能需要 ( 如琴桌,为了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需采用非硬木做框架 ) ,或是其他原因,不得不采用包镶法以求统一,不属作伪之列。

7.调包计

采用“调包计”,软屉改成硬屉。软屉,是椅、凳、床、榻等类传世硬木家具的一种由木、藤、棕、丝线等组合成的弹性结构体,多施于椅凳面、床榻面及靠背处,明式家具中较为多见。与硬屉相比,软屉具有舒适柔软的优点,但较易损坏。传世久远的珍贵家具,有软屉者十之八九已损毁。由于制作软屉的匠师 ( 细藤工 ) ,近几十年来日臻绝迹,所以,古代珍贵家具上的软屉很多被改成硬屉。硬屉 ( 攒边装板的硬性构件 ) ,原是广式家具和徽式家具的传统做法,有较好的工艺基矗若利用明式家具的软屉框架,选用与原器相同的木料,以精工改制成硬屉,很容易令人上当受骗,误以为修复之器为结构完整、保存良好的原物。

8.改高为低

擅自改变老家具的结构和型制。为适应现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家具改为低型家具。家具是实用器物,其造型与人们的起居方式密切相关。进入现代社会后,沙发型椅凳、床榻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为了迎合坐具、卧具高度下降的需要,许多传世的椅子和桌案被改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软垫、沙发前作沙发桌等。不少人往往在购入改制后的低型古代家具时,还误以为是古人流传给今人的“天成之器”。

老法师传授的经验是,鉴别老家具一定要看面板下面,但还有些新仿家具为了障人耳目,在桌子的面板下用黑漆涂抹一层,使人看不出此板的新旧。看到如此处理的面板就要打个问号了。

对一些移花接木的家具,就要多生一份心,它总会留下蛛丝马迹的,比如上下部件的花纹不同,木质不同,用料的厚薄不同,磨损的程度也会不同,认清这些不同之处,就可以判定它是个杂种了。

而最关键的,也是最玄妙的,就是老家具的气息与神韵,这是经过千百年来工匠们的千锤百炼而形成的,凝结着几代人的智慧与经验,这种线条,这种比例,还有打磨效果与使用痕迹,都达到了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的境界,进入了与玩家共舞的自由王国状态。所以,有一定经验的收藏家,远远地一看,就能鉴别家具的真伪。俗话说,老东西自己会说话的。这所谓的“说话”,就是老家具气息与神韵在跟玩家的艺术修养相沟通。这一点,新仿的家具再怎么矫揉造作,也难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