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始有石印年历,通称“月份牌”,后来这种农历“月份牌”扩大为广告服务,画面上有美丽牌香烟、永安堂万金油等。民国初年,年画发展为橡皮版印刷,内容有单幅,有连续故事,如上海新闻“黄慧如与陆根荣”等。后来更开始采用西画方法,用擦笔水彩画年历,但还叫月份牌,画上的内容更广,有“黛玉葬花”、“嫦娥奔月”等,纸张也转为铜版纸。再后来,取用照片作为画稿,出现了“时髦明星”、“体育健儿”、“胖娃娃”等形象,与古老的木刻年画相比,越来越显出时代特色,但仍是既有故事画面,亦可作室内装饰。
解放初期,华东局的文化主管方面曾委托陈秋草、俞白墅来苏州了解年画情况,我参加过接待,记得曾到玄妙观三清殿那里聚集的十几户年画专卖摊点了解过情况,据说最好销的是“戏文”、“胖娃娃”等内容的年画。我跟了他们两天,也走访了桃花坞一带的年画摊点,也有几家,门虽设而常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