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人与碗成了密不可分的伙伴。进入七十年代,父辈们的“大食堂”早已成为历史。日常生活中的瓷碗,也不再是一碗多用。饭碗、菜碗、茶碗开始细分出来,传统的煎饼泡汤用的多是饭碗,尽管生活仔细的,伴以葱花佐料之类,还有炝锅面合包蛋都未改变饭碗的使用。好长一段时间,时兴开水冲蛋,说是如此有营养、易吸收,便用中号的菜碗供老人或体弱的人享用。
细微之处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开始播洒收获的秋雨,人们的饮食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质的变化。
碗,是一种沉默的语言。人们在这种沉默的凝视中成长,感知着它的暗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件只挣2厘钱,且十几道繁重的工序下来还不值一个鸡蛋钱的粗瓷碗,终也挡不住砸“三铁”的重锤,餐桌上的碗由粗瓷向细瓷更换,大、中、小的品种和花样也在增加,配套的中高档餐具开始粉墨登场。
九十年代,
碗里的饭菜质量提高了,饮食上的营养搭配更为讲究。碗不但花色品种多了,科技含量也在增加,天然矿物骨质瓷、抗菌陶瓷、无铅陶瓷、强化瓷,适应了微波炉、洗涮机等专用工具及人们生活的需要。
今天的碗,更是高贵而典雅,千姿百态地描绘着时代的丰富内涵。曾见过画面叫“雅致青兰”的碗,细观碗底,透露着盛世华夏的神韵,开阔的碗壁,展现出远古东方文化的风采。
设计者以青花的高雅色调,缠枝线条的温婉构图风格,和谐地将意境高远的青花与白瓷、华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结晶成一体,绽放出东方传世的美丽。
艺术的完美陶瓷,时尚的餐茶功效,透露着人性化的灵气。美食不如美器。初恋的情人,坐在幽雅的霓虹灯下,点一碗可口的美羹,诉说人世间浪漫和缠绵的深情故事,似有水逝、情在的悠悠感觉,正是“水韵西子”的独特器型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美丽的造型和画面一下子把人们带入了千古绝唱的西子湖畔。
粗糙的三大碗在餐桌上实属罕见,也许引起更多陶瓷收藏者的雅兴。前不久,朋友出《陶镇》搞实地采风就爱不释手地拎回几只。碗确确实实不仅仅是盛饭的餐具,是艺术品、典藏品,都有着可用、可赏、可藏的价值,达到了实用与艺术,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具备了典雅、精致、美观、时尚、除菌、绿色环保的现代瓷品质,人们会感受到厚重博大的陶瓷文化和现代元素的注入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碗,是一种怀旧。碗的往事,永远的留在曾经对它情有独钟的人们的记忆里,成为埋在人们心头的乡土情结。
碗,让我们思考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的区别,它的政治、经济、文化范畴的变化,以及人们是怎样在这种变化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