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杨文宪谈六十年代景德
下一主题:“越窑青花瓷”变成聚
在陶镇的集市上,豆浆、豆腐脑、油粉、小米粥等诸多的早点日渐繁盛起来,似乎无法或不易取代的三大碗,仍在残缺不全极少地频繁唱着主角,早已荒芜了的老窑告诉人们,这样的日子的确也不会长久了。
陶瓷变奏着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的曲调,如岁月在人们芜杂的心事里挽留着某种永远的生活思绪。
三大碗是陶瓷生产中可刮、可压极易简单的一种陶瓷产品,从手拉坯到滚压成型,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是由近代的荷花碗、缸公碗、薄边碗延变而来的。因碗沿下用一种叫氧化钴的原料介蓝色双线由此而得名。
它造型丰满、容量适中、经济适用,适合了当时的生活习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畅销不衰。也让人们看到由碗而表现出来的生活时代。彼时的人们在生活与器皿观念和作为上的细微变化,蔚为政治、文化气候变化异常。
碗,是时代的晴雨表,打点着每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结,默无声息地表现出来。从爷爷读过的发黄的纸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