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佩玩件鉴赏
下一主题:古玉鉴定中的五种玉色
蒙古玉:颜色草青,有的玉边有赤色条纹,较像古玉的受沁,常被用来仿受沁古玉。有的草青色偏黄可充作黄玉,但与和田玉中的黄玉又不相同。蒙古玉比重、硬度较大,也有油头和橘皮,水头好。分辨蒙古玉主要辨认它特有的颜色、水头(和田黄玉是不透的)及次于和田玉的质感。
东北黄料:土黄色,有带皮、带浆、带黑花斑和黑皮色,硬度高,不温润,易人工改色、作旧,用来制作伪古玉。
芙蓉石、密玉、西峡玉、东陵玉、碧玉(碧石)、玉髓等:都是石英类杂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没有橘皮,镜下有鬃眼,玻璃光,不温润,重量轻,不亲水。
蓝田玉:呈绿、黄、蓝等花纹颜色,硬度小,重量轻,与和田玉明显不同。
岫玉:呈叶青色,较透明,硬度小于玻璃,是蛇纹石矿物,不同于和田玉。
其他杂玉:均无玉质感,或硬度不够,或重量不重,或颜色不对,与和田玉相去甚远,很容易区别。
小心作伪古玉市场玉中有一大类是以各种岩石或以质次的和田玉、软玉,采用作伪工艺的仿制古玉。古玉久埋土中,失去了往日的润美,受沁之后又改变了颜色,有的已面目全非。但古玉毕竟是玉,“开天窗”的地方仍能观察到原来玉的质地,迎光看时也可见到透光与受沁的情况。不是很有经验的古玉收藏者,很容易受到作伪者的欺骗。
在实践中练眼力想成为鉴玉行家必须多看,看的玉多了,对玉的各种特性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专家也是靠见识多、经验丰富下论断的。用经验辨认玉没有准确的指标体系,市场上真玉假玉、各种作伪作旧的手法都有,就是专家偶尔也会有“走眼”的时候。
但既然玉是一种天然岩石,它总是可以认识的。锻炼时间长,实践经历多,个人悟性强,认识玉就准确一些。玉友们不妨多交朋友,多看标本,互相切磋,反复磨砺,才能提高识玉鉴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