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书画相对克隆造假法辨识之画面拼凑
发布时间 2014-07-16 浏览 49506 次
、艰辛许多。说穿了,“画面拼凑”术就是书画作伪者专门为鉴定人耍弄的一出“捉谜藏”把戏。

  在北方某拍卖行2005春季拍卖会上,此件(图—)署名潘天寿的指墨画(以手指代替毛笔作画)作品被竞拍。乍看该画似乎与署名者同类型作品的奇拙、冷峻艺术特点有那么几分相似。但待我仔细观察画面上所有内容后,就发觉它的章法组织与题款等处均有较明显的出入。论潘天寿的作品,画面章法的组织通常是疏朗有度,不同表现对象总能配搭得妥贴自如,不可能会像(图一)这般窘迫与唐突,甚者可说杂乱无章;再说此画题款的问题也较突出,假若它是署名画家亲笔创作的一件“容量”这么多的作品,那怎么可能最后只题下区区“寿者指墨”这四个款字呢?这不是与该画家擅做长题款(与画面体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整体设计意识)创作习惯极不相符吗?

  带着诸多疑问,我几乎翻遍了各时期出版的所有潘天寿画册,好在该画家作品的存世量本来就不多,结果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二部潘天寿大画册中分别把(图一)的所用母本(图二)和(图三)两件真迹统统找了出来。现在,任何人只要稍费点眼神去比较这三幅画,相信就能很快弄明白与本文内容有关的一切问题。

  辨识“画面拼凑”式的“相对克隆”赝品关键点有三处:首先是品鉴笔墨,只要它内涵欠丰富,功力不到家就不可能是真迹;其次要观察画面的章法,因为此类成品是以“东拼西凑”方式来操作,故画面根本不能做到严谨与合理搭配;最后再审视题款,由于伪题款的操作在“后期“,多数作伪者有“言多必失”之顾忌,所以通常不敢写太多的字。但哪怕字写得再少,其造假漏洞也必然会“客观存在”。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