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轩(1877年—1963年),名鹤,师承过懋(晚清画家,字华坡,顾雪鹤弟子)。他不师古人师造化,60岁以前善于写生和想象创作,山水花卉、飞鸟走兽全能,尤以人物画风格独特,作有《鹤巢人物画稿三千法》、《人物写真》、《鹤巢画萃》4册及各种农作物工笔写实图,在素描尚未普及的年代里极有参考价值。如《百子图》形象生动,组合自然,《庙会》则用散点、焦点透视结合的方法从南门一直画到惠山,表现无锡民俗风物,构图严谨,气势恢弘,堪称无锡的《清明上河图》,令今人不可企及。陈旧村、孙葆羲、陈负苍等为其投帖门生。
陈旧村(1898年—1957年),1918年拜王云轩为师。成名后专攻鱼藻,笔墨出神入化,形象栩栩如生。30年代寓居苏州。
孙葆羲(1907年—1966年),自幼随王云轩学画,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皆有专精,尤擅走兽,曾作白虎图,遂与张善孖有“二难”之说。
这里不能不提到廉泉(1868年—1931年),他字惠卿,号南湖。光绪二十一年赴京应试,参加过康有为的“公车上书”,他的夫人吴芝瑛原籍安徽,出生名门望族,是有名的书法家。他是诗人,不以画名,但精于书画收藏和鉴赏,热衷书画教育,是当时无锡画界的核心人物,吴观岱、杨令茀、丁芸轩这些风云无锡画坛的人物,无不得到他的赏识、提携和帮助。这一特殊现象应当引起研究无锡画史者的重视。
钱松嵒(1899年—1985年)年青时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受业于胡汀鹭。胡汀鹭对钱松嵒十分喜爱,送给他几幅古画的照片供他临摹。这些照片有宋代王诜的《蜀道寒云图》,明代唐伯虎的《山水卷》,清代石涛的《山水小卷》,石溪的《山水册页》,因为“二石”的画多是南方滋润的山水,钱松嵒对他们的画风特别偏爱,深受他们的影响,同时他也从倪云林的“折带皴”中受到启示。50岁之前的钱松喦认真临摹了石谿、石涛、沈周、唐寅以及宋元的作品,石谿力度如铁的颤笔、浑莽厚重的意境,石涛师法造化的精神,对他影响尤深。深厚而全面的诗文书画功底,使他在中青年中脱颖而出。50年代以后,他努力探索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形式与反映现实生活相结合的道路。钱松喦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有情真味浓的时代气息,稳实巧变的章法布局,浑厚沉着的笔墨风格,交融互补的诗文书画结构。陆俨少、王伯敏认为钱松喦的画一是有新意,二是老而弥笃,三是敢于突破传统。
寓居香港的方召麐(1914年—2006年)是钱松嵒的弟子,继学岭南大家赵少昂,又受业于大师张大千。方召麐的艺术思想源于石涛。特别是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之类的艺术主张,成了她创作的指导思想。她不断创新求变,追求“生”意和“拙”趣,她的画充满了天真烂漫的童趣。
吴观岱的弟子当中,早年旅居海外的杨令茀(1907年—1978年,印玺多作令芾,亦作令市),出生于书香门第。花鸟、山水、人物皆擅,笔下多文人雅士情调,诗、书、画融为一体。1937年后在美国侨居40年。先后至斯坦福大学、太平洋大学、华盛顿大学教授绘画和中文。最为著名的就是秦古柳和诸健秋。
秦古柳(1909年—1976年)曾用名秦廉,号问白,别署问白道人、问白居士。12岁拜吴观岱为师。跟随吴观岱学画的八年中,开始对宋、元历代名画真迹认真临摹,博取众长,后来又潜心于石涛、石谿、八大、新罗和扬州八怪等名家名画的研究和吸收,同时还结识了廉泉夫妇和壮陶阁主裴伯谦等收藏家,从他们那里博览和临摹历代名迹,汲取各家精华。中年潜心于石涛、八大等名家作品研究,加之丰富的游历,形成清脱俊逸、古朴浑厚的艺术风格。14岁时,吴观岱视其笔墨近于沈周,即使之摹《溪山秋霁图卷》,数日完成,吴观岱大为赞许,认为:“成人有数十年学力而不能至。”遂题签题引首题跋,又遍请名家题后跋,装裱成卷。胡汀鹭跋中称之“观老衣钵真传有属”。21岁起,先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武汉等地举办画展,饮誉画坛,重视笔墨的发掘与意境的开拓。晚年笔墨日趋酣畅,画作时代气息强烈,形成既古朴雄浑,又俊逸洒脱的风格。亚明誉其为“当代画圣”,称他江南百年内罕有匹敌者。古柳先生的书法古雅凝重之中流露清秀之气,颇具金石韵味。
诸健秋(1891年—1965年)名鹄,字射侯。幼年即喜绘画,承家学,尤擅改琦、费晓楼仕女,线条流畅,设色淡雅,灵秀之气跃然纸上。1920年,慕吴观岱之盛名,遂投其门下,画艺益精。山水、人物以宋、元为宗,于元四家、明四家多有研习,上溯五代,尤醉心董源。逐渐形成自己苍润清秀,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所绘仕女人物,形态逼真,神态宛然。山水多浅绛,墨色清淡,敷彩雅逸,运笔犀利遒劲。1934年,诸健秋先生的作品参加德国柏林普鲁士美术院举办的现代中国画展。受到了当地艺术家的好评。以为“足为西画借鉴”。钱基博在《健秋画存》序中说:“健秋仕女,由华新罗以参宋元人笔意,山水则兼用石涛、石谿,苍深不如观老,而特以轻秀出逸趣,此如韩昌黎之文,怪怪奇奇,雄变不测,而欧阳永叔效为之,往复百折,不能为韩公之至,而能为其不至者也,观老能取己者之长而时济之,健秋则避其所短而不犯焉。”
上世纪活跃在无锡画坛的知名画家众多:吴荣康、钱钟钰夫妇。吴荣康(1911年—2003年),曾师从胡汀鹭、陈旧村,后得徐悲鸿、陈之佛亲授。作品水墨淋漓、沉着浑厚、色彩鲜艳自然,所画鲤鱼尤为生趣盎然。王汝霖(1907年—2004年),曾师从胡汀鹭,后于徐悲鸿、吕凤子门下。长于山水,风格浑厚古朴。蔡光甫(1917年—),师从王云轩。山水兼工带写,典雅秀丽。唐原道(1909年—2003年),早年习山水,后专攻工笔花鸟,设色典雅,笔墨精湛。
历来将中国画分为“院体画”与“文人画”,所谓“院体”成员多为官员或供职宫廷画院的画家,他们擅长金碧青绿,多客观描绘,重形似,多工笔。而所谓“文人画”的作者多为在野文人逸士,长于水墨晕染,讲求诗情画意,重神似,多写意。由于时代的关系,“无锡画派”的画家既不能归于“院体”,也不宜归于“文人”,他们属于“江湖派(民间)画家”,或近于“院体”,或近于“文人”,或二者兼之。他们大多出生平民,依靠自己的天赋与勤奋,继承历代名画所长,而倾向“石涛”一路,多写南方山水,而富有文人画的意境。他们中多有从事美术教育的,这也是构成这个画派的成员的特色。吴观岱一支偏于传统,而胡汀鹭一支偏于革新,二者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构成无锡画派的核心。
无锡画坛人才辈出,许多画家卓有成就。当今“无锡画派”的传人,可视为“新无锡画派”。其中华士清当为翘楚。
华士清,笔名澄子,1942年10月出生于江阴市。曾任无锡书画院院长,无锡市文化局副局长。他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科。师从江南著名书画家秦古柳先生,潜心研究传统艺术,不断探索,注重深入生活,专业从事山水画创作三十余载,自成风貌。作品圆润灵秀,尤长于江南山水。他常年受美丽太湖风光的浸润以及无锡优秀绘画传统的熏陶,笔下自然而然地流露清秀雅逸的趣味。无锡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给他以丰富的精神素养,必然形成画家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华士清山水不同他人之处。他坚持中国绘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能时出新意,在创作中挥洒自如,形成融自然生活、自我灵性,传统师承为一体的主体风格。亚明先生称其“尊师承道,更重自我,钻进传统,深入生活,到自然中去,从生活中来,久久运用传统绘画之理法,注入时代之精神,以心写生,以情作画”。并赞其作品“清逸秀润,意境深远,气韵可见,少见媚笔、俗笔,虽落笔江南,所写之作很少令观者有类同单一之感。同是几株杨柳,非古人范本,亦非自己固定脸目,在不同的画幅中,随着造境之需,变化无穷。此乃是得传统之动力,悟时代之精神,合二而一之故”。
刘达江,1928年2月生于无锡市。两岁时因意外事故致残成聋哑。8岁始自学芥子园画谱和汉碑书法。1947年初至1948年夏,经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东南大学)艺术系傅抱石、吕斯百等教授允诺,在艺术系随班学习素描(白描勾勒)、速写、水彩等三个学期。1948年冬,拜秦古柳先生为师开始学习国画,随师20余年,得其真传。1960年,入江苏省国画院进修,先后得到老一辈名画家傅抱石、钱松嵒、亚明等指导。在绘画技法上,他不拘泥于一派一别,擅博采众长,食古化新,画风清新,气魄雄奇博大,更能将今物融于古法,万千气象,别开生面。他擅画山水、花鸟。长于巨构大幅,依墙而作,悬肘临空挥笔,线条坚挺,一笔而就,毋需辅笔修饰,一般人难于企及。钱绍武教授盛赞他“功底厚实,风神超逸”,“出笔便雅,清气逼人”。
杨齐南和尹光华也是秦古柳的弟子,前者长于山水,后者长于花鸟。郭亦栋,少年亦师从秦古柳先生,他主攻山水,工写兼擅。1997年后开始研究工笔画,在吸收传统工笔山水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而优美的绘画形式——用无纺布替代纸绢,构建具有强烈形式美感的新图式。
另有杨雨青、裘国骥、王福元、顾青蛟、许惠南诸人,他们的画风也深得“无锡画派”的滋润,粱元在绘画形式和意蕴的探索和创新上,颇有成就。
进入21世纪,无锡的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建立“无锡画派”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无锡画派”——也理所当然地载入美术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