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教授说,“捡漏”是古玉市场发育初期不成熟的表现,是信息和鉴赏知识极不对称形成的偶然。试想想,已经发展多年日趋成熟的玉石市场,那些标价在3000元至5000元的古玉,还能是真品吗?收藏者要多实践,多掌握对比资料,多更新知识,形成鉴赏知识的储备。吃一堑,长一智,不但要了解真品,也要了解伪品,吸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火烧油炸,骗你没商量
古玉的造假由来已久,造假手段也五花八门,你需要什么年代、什么样的古玉,造假者都能满足。目前市面上的赝品古玉主要是仿红山文化玉、汉代出土玉、良渚文化玉,大部分来自浙江湖州、安徽蚌埠、江苏扬州和徐州以及河南南阳等地。例如目前仿造最多的是红山文化玉猪龙,一般采用熏、烤、烧、煮、炸、蚀、沁色、酸蚀等工艺做旧。由于玉器石料本身就是“老”的,因此仅凭其雕工、皮壳和包浆来辨别真假确实困难。假玉器大都采用价格低廉的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或其他低质杂玉做成,这些玉硬度大都低于5.5,更有甚者以类似玉石的石头冒充真玉,造伪者把这些石头做成各种器物,冒充玉器。玉质鉴别不精者极易被其所骗。再加上古玉市场向来也是打真不打假,国家也没有明文规定允许在市场上贩卖古玉,收藏者购买古玉时,商家一般不会出具鉴定证书,售货凭证也不会注明商品特征,只是口头说明是某朝、某代的古玉。交易成交之后,收藏者即便发现是赝品,货款也很难追回。
云教授说:“古玉负载了很多信息,蕴涵了很多知识,我们了解它、研究它有无穷的乐趣,既可以怡情养性,又能增加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鉴定古玉的年代和甄别真伪是连带进行的,如果没有识别出真假,那其它方面的鉴定都没有什么意义。对于古玉,我们要仔细比对,认真分析,找出疑点,只要是假的,总会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
造假者专门挑书上可以查得到的玉器来仿。这些仿品虽然外形和真品十分相似,但只要仔细观察,总会看出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