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浅议古代玉器上玉龙纹
下一主题:古玉鉴定的第一关:皮
在收藏界流传着一句老话:“识真辨伪,不错不漏”。收藏者一方面要尽可能不走眼,把假的当真的,另一方面也不能与珍品擦肩而过。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希正教授近日在深圳宜雅画廊主办的市民文化大讲堂中,将当前古玉造假方法一一揭示,让伪品无所遁形。
老玉新工,专骗“二把刀”
由于暴利驱使,古玉造假非常猖獗,一些不法分子把眼光瞄上了那些有一定鉴赏知识的人,专骗“二把刀”,而被骗者仗着自己有几分鉴赏知识,上了大当还不知道。这伙人拉帮结伙,形成了一条龙式的生产链条,其生产出来的“老玉新工”精仿品让人防不胜防。
造假者先到陕西咸阳等玉件出土比较多的地方购买无纹饰的出土素玉片,再到浙江、杭州等地去做纹饰,然后仿雕出古代纹饰,再将纹饰做旧,真真假假,让你防不胜防。还有的造假者专做新玉仿旧,雕好纹饰后再到安徽蚌埠等地去做“皮”,即根据雕好的花纹做出各种沁色。
这些不法分子做旧的方法也是参照古文物书籍上介绍的那些方法,但有一些“改进”,更富有欺骗性。搞考古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