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西方奇石收藏观念
发布时间 2014-09-15 浏览 47140 次
影响最大的当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日本水石协会在"93国际水石展"的开幕式上致辞的第一句话就是:"有着日本人独特感受的水石艺术,是从古代中国传来的。"1919年,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奇石,这也许是本世纪以来西方艺术机构收藏中国奇石的较早实例。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因收藏有美丽神秘的中国奇石而感自豪。他们在东西诲岸的个人收藏以及欧美各拍卖行中苦苦寻觅、孜孜以求。近年来,在美、英、东南亚的一些地区,出现了一批奇石收藏家,他们频频地举办风格多样的奇石收藏展览,并出版专著、撰述,赞美东方奇石文化的神秘特性。这方面,以美国雕塑家理查德罗森布罗姆(Richa。d Rosenblum)、收藏家伊恩威尔逊和苏珊夫妇(fan and Su-san Wilson)等较为引人注目。

作为美国人,他们对东方奇石文化的挚爱,说明通过奇石开始认识并逐渐理解了东方精神,从中享受着这一切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他们的卓识使得古老的奇石正"落户"在他们的家中,成为他们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东方成员"。显然,从他们对这些石头的赞美与依赖中不难发现,布方奇石"已经成为他们精神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威尔逊夫妇和理查德罗森布罗姆与中国的收藏家来往密切,他们往往不惜巨资,所收藏的古今奇石从数量到趣味方面均领先于一般收藏阶层。他们还频繁地来往于欧亚各地举办个人藏石展,撰写出版了多篇文章、专著,以多种方式向世人介绍他们搜藏并 引以为骄傲的中国奇石。前不久,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理查德罗森布罗姆又一次成功地举力、了他的个人奇石收藏展。然而,就在展出期间,传来他因病辞世的消息,这令国内外石友倍感惋惜。据说直至去世前,他仍在继续着有关东方奇石的写作。今天,在西方,诸如理查德罗森布罗姆这样的东方文化的挚爱者群体正蓬勃生发。可以从哈佛大学出版的名为《世界中的世界})(WO。idsWi thinW。rid一等著述中获知来自大洋彼岸的收藏与研究情况。至处匕我们看到,本世纪以来,在各国间,再度掀起东方奇石文化热潮并致力于传播华夏文明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中国人群体,而是包括哈佛大学等西方学术界、收藏机构与诸如 fan and。。san、 Rich。rd Rosenblum等个人身体力行的结果。这种行为应该得到东方文化阶层、乃至政府部门的关注。正是凭着他们不懈的努力和依赖这些奇石自身的题力,

他们组织的相关学术活动得到了世界上众多专家的支持与参与,使得他们的收藏活动与广泛深入的奇石文化研究正日趋全球化。无可否认,他们在推动奇石文化,张扬东方精神方面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惊人的贡献。这种由外而内的东方文化现象,将成为本世纪探寻人类文化的主流。

然而,对于多数不了解奇石与收藏行为的人来说,更倾向于把石头看作与地质学有关的物质,他们强调对石头的外形欣赏,并因此不能进一步深入石头去体会那些蕴含在"文人石"之内的某种感召力,也无法获得更为深遂的精神启示。中国道家学说中的朴",被翻译成味事雕琢的状态"(或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事物)。而浑然天成与不事雕琢则正是奇石鉴赏中的文化特性所在。

说到奇石的历史与文化观,可以从《史记帝王本纪》说起,舜把~块天然墨玉制成圭,送给禹,禹非常喜爱,并规定贡品设怪石一项。而《周礼》周公植壁于座"的记载,可说是奇石赏玩在具体行为上的发端。至于说到奇石文化的生发莫过于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说的:大者乐山,智者乐水"。孔子的弟子子贡质疑乃师回:瞅问君子贵玉 “平平安安词”——的传统而贱纸者何也?为玉之寡而氓之多歌?"(据者,石之美者)孔子则坦然作告唯为氓之多故贱也,玉之寡故责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由此而引出玉有五德的著名论点。即仁、义、礼、智、信。仁者,任君安置,从无苛求;义者,只有付出,任人评说而不介意Z3赌,毕恭毕敬,相伴主人;智者,石现百态,令人自省;信者,不叛逆,无怨言,立不旋路,粉身碎骨取与信。腿隐经)}里,老子始终看重不雕琢的石头。老庄则主张崇尚自然,反对矫揉造作。《吕氏春秋》有石可破世,不可夺其坚。"的论石名句。

东坡居士亦有多篇咏石之作,从其中咏灵壁石一诗中,当可一窥中国古代圣贤名土超然尘富的赏石清结与人生理念。诗曰:俄持此石归,油中有东海,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门。"明代米万钟自称石隐,意取人生宁静淡泊之可贵。赵尔丰在《灵石纪》中自述:手解石性也,友人口:何取乎而撤若是?余应之曰:石体坚贞,不以柔姐说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温润纯粹,良土也,吾乐与为友。安为无所取?"清代画家中,大多画作之内不离石影,其中,以善绘竹石、兰意著称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有题画诗曰:"四时不激之兰,国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五,千秋不变之人",并以此为四美。千百年来,奇石的坚定不移为圣贤达观者所拥爱;而在厅堂的案几之上, 左边供置以瓶(平),右边供之以石,即象征平安永恒之意,这其中当然也包涵人们对和平的追求以及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如上所述,这些都必然地成为指导后世奇石鉴赏与搜藏的标准。可见古圣先贤从奇石中获得的智慧,至今仍对后世有着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美国人、奇石收藏家伊恩威尔逊在名为《灵石》的文章结尾写道:"我们知道,整个中国艺术的概念是在欣赏形式和理解力方面智力上的历险,我的灵石是对我自己智力的挑战和历险"、而作为美国雕塑艺术家的理查德.罗森布罗姆在《一个艺术家的收藏》》文章中这样流"对于我这样一个艺术家来说,其艺术力量和我的工作相关。奇石对我雕塑有直接的影响,并最终改变了我的作品。它们吸引人之处是一个迷。我曾经想,现代百科全书式的图书馆和现代艺术世界曾努力接纳和包容一切艺术;为什么这些图书馆和艺术世界如此彻底的和无法解释地将奇石拒之门外?"鉴藏家、华人画家王已迁先生对奇石的欣赏标准作如是说:"我收藏石头并不在意是否像什么;也不在意石头的收藏年份和产地,我对石头的兴趣在于欣赏石头的美,这种美是超越各矜肤浅的解说的。………是上帝赐守我们的杰作。"显然,这些文字已告诉了人们,他们在试图对中国文化艺术进行鉴赏并作诠释的过程中,已真切地感受到博大与神秘,也由此获得了东方文化所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启示和无穷快感。 (步一)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