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玉神韵辨真伪
发布时间 2014-09-28 浏览 52459 次
首、身及尾均以镂雕手法辅之,出廓云纹加以修饰,形成了一种腾云驾雾的气势,在奢华中添加了几多洒脱与精彩。这样的刻划与修饰,体现了玉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艺术感悟,并且一定是倾注了毕生智慧积累而精雕细琢的创作结果。因此,细察该件玉佩,不难发现,它表现的虽是“腾龙”的主题,但阳刚之外那种柔美的勾勒,又似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凤舞”的影子。一件好的艺术品,往往就是这样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繁复不是华丽。画蛇添足般的线条堆砌或杂乱无章的满工纹饰与华丽之美决不是一回事。那是一种“作秀”,或者叫华而不丽。看看图10,那是如何非常轻易地破坏了美的韵律,从构图看,舞人、龙凤与蟠螭合体,是一种有悖于时代风格的牵强撮合。舞人拱臀曲腰,力图作婀娜之态,实则没精打采有气无力,不免有矫揉造作之感,龙无矫健之态,凤无风情之神,蟠螭气韵呆滞,总之你横竖打量,是不能体察出古玉器的那种味道。加上材质、沁痕及工艺特点等等方面的存疑,笔者不能不认为那是一件比较典型的赝品了。

  简约之美 《庄子天道》中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便道出了简约之美的本质。自古以来,简约之美在各类艺术创作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文学中的空灵意境,美术中的留白技法,音乐中的“一锤定音”,其实都包含了简约之美的效果。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说明简约之美是一种很高的美学境界,它要求创作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美学感悟和艺术积累。这在作为艺术品的古玉身上,同样可以得到验证。图11是件商代晚期虎形玉佩,具有殷商玉器非常典型的艺术风格。简洁的剪影式造型,画龙点睛般的刀法,富于动感的形态刻划,都在该件玉佩上得到完美的体现。首先,头部雕琢,往往以目为侧重,或许与古人很早就领悟到了“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一道理有关。顺便说一下,粗略算来,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臣”字目之外,商代玉器上人、兽的目形,大约有数十种之多。此玉虎的眼睛,便是一个简略的长方形状,出奇而又传神。其次是身部的刻划,以左右两条弧线来分出腰、腿,看似草草一笔,却能让我们从中体味出肌肉的力量。再次,短短三刀阴线刻出双爪,既恰到好处地点缀了动物爬行、奔跑的形态,又与头部的刻划达成了一种呼应,取得了整体的和谐效果。当然,与之呼应的还有翻卷的尾巴等等。这样的艺术风格,未有精雕细刻的痕迹,但构思灵巧、造型生动,而且惜“刀”如金,“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确实达到了一种简约效果。

  然简约与简单,同样不能划上等号。简约是一种经过提炼而浓缩了的美,而简单则是苍白的。它是一种未注入情感因素的投机性的创作,因此也势必是单调而缺乏生气的物物展现。图12是一件简单而无灵气的伪古玉,似人似兽似鸟?让人不甚了解。弯曲不平的边缘,大概也是力图模仿出一种古意,但因为未能进入到古人的思想境地,因此难免失去意义。可以看出,它的作者,是一个既会投机慵懒又无艺术灵感的现代玉工,根本在于,他未能领会到简约之美的真谛,因此难免会制作出这种貌似古朴简约实则拙劣的现代产品。

  古玉的魅力就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美学意义。从审美的角度去鉴赏或研究古玉,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更有利于我们对古玉的理解和认识。本文只是一种浅说,文中观点也只是个人意见,旨在通过分析,使我们对于古玉的鉴藏,能从感观立场和方法论上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世俗因素对艺术殿堂的侵袭,以及当今一些具有一定艺术素质和美学涵养的玉匠加入到制作赝品队伍中,仅仅从形态上来鉴识古玉的真假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这样,综合的、全面的、立体的鉴辨和欣赏古玉,就显得更有意义和更为重要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