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从古玉神韵辨真伪
下一主题:玉器假货充斥 收藏练
请教了南方的玉器专家,我又通过网络将两件玉器图片发给了北京的一位玉器鉴定专家,回答是:“仿品水平不高。”我进一步请教他:“两件都是仿品?对出廓璧,我通过五十倍放大镜看乳钉纹,上面的半圆圈是断刀纹一点一点分数次连接成的。这点常识我还是在看您在电视上鉴定玉童子的眼睛时学到的。”这位专家说:“那个兽是染色俄罗斯玉,玉璧是青海玉,跳刀可仿制。”当我又告知专家省检验站检验玉质的结果时,他这样回答:“青海玉、俄罗斯玉成分都和和田玉成分相同,检测多半不负责任。”
困惑之余,我将情况告知了南方的那位老师。他说:“可见目前的国内玉器鉴定十分混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最为重要,对他人的判断不可轻信,尤其光看照片是很难判断的。”
应该肯定,南方这位玉器专家的提醒是客观的。然而,反过来一想,收藏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它毕竟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才显得更有价值和意义。没有哪一位收藏家乐意自己的藏品处于藏家们或专家们众说纷纭的评判中,更不会抱着一堆堆赝品在家中孤芳自赏。
古玩市场,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收藏者一旦淘到自认的宝贝,最渴望的是得到专家们的肯定或否定。但从我获知的信息和亲身的经历看,所谓慧眼识真,竟也存在着各执一词的尴尬局面。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件古董,若有一千个不同的说法,那么,我们是否就要做出“火炎昆冈,玉石俱焚”的豪举?
如此看来,收藏市场的赝品不仅触目惊心,鉴定市场也日见光怪陆离了。本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而今却已是真假混淆了。
呜呼哀哉!我对这收与藏的天地连“苦笑”的力气也没有了。
救救鉴定家!救救收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