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科技鉴定中心]鉴定师毛晓沪:再一点,土锈也是有区别的。自然土锈它是随着那个墓穴的坍塌以后,一点一点淤泥淤进去,一层一层淤进去的,这样它那个土锈非常有层次感,撒下的土锈往往它是颗粒状的,滚圆的,而不是那种层次感,淤上去的那个层状的,所以这个呢,仔细观察也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既然市场上有那么多的唐三彩赝品,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北魏古陶佣也就有出现赝品的可能,那么,摆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上的这些古陶佣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呢?
这位文物专家和卖陶俑的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卖陶俑的摊主坦白地告诉专家,摊位上的这些陶俑是他一些河南老乡,在家乡经济开发区的施工中挖掘出来的,这些陶俑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陶俑还在河南老家。
专家凭着多年的鉴定经验判定,这是一批珍贵的国家文物。为了更加保险,这位专家从潘家园买走了几个古陶俑,回去后与几位专业人士对它的真假作了进一步的鉴定,最终的鉴定结果与这位专家最初的判断不谋而合。
为了避免这批珍贵文物的流失,这位专家立即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要求批拨专款对所有在河南出土的北魏陶俑进行“抢救性收购”。于是,在1993年年末到1994年年初的一段时间内,在北京的古玩市场上掀起了一场北魏陶俑收购的热潮。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历史博物馆买了三次,故宫买了两次。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八十万,故宫呢花了十万吧。
但是,令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尽管有关部门纷纷抢购,而这些陶俑的数量却总是有增无减。在很短的时间内,北京的各大古玩市场上,涌出了大批量的北魏时期的陶俑。与此同时,这件事情也引起了文物鉴定专家们的高度关注。
吕济民:开会的时候我去了,也有人说有三个是真的,也有人说是一个是真的。
为了澄清事实,平息纷争,国家文物部门联合河南省文物部门在警方的配合下,对此事进行了彻底的调查。最终,调查的结果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这批被当成古文物的陶俑,竟然是出自洛阳市南石山村的几个村民之手。
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这东西是我们生产的东西,是生产这仿古的,高仿的,是我们的作品我的作品,咱也有营业执照,啥都有。
坐落在洛阳市邙山岭上的南石山村,是一个仿制古陶器的专业村,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烧制古陶器。和其他人一样,高水旺二十刚出头就潜心研究中国古陶器的烧制技术,1990年他注册成立了一家陶器仿古工艺厂,专门仿制生产中国古代的各种陶器。没过几年,高水旺的仿古工艺厂在全国各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定货的客户纷至而来。1993年的一天,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神秘客户来到了高水旺的工艺厂里。
高水旺:说叫咱给他定做一批北魏的陶器,咱就按照咱自己的有关的资料,就生产出来一批陶器,也是按照高仿的东西来制作,做完以后他们把货买走了。没有等几天时间,他们又拐回来了,拐回来就说你赶紧再抓紧时间再给我制作。前后下来生产有几百件东西。
突然拿下这么大的定单,高水旺兴奋万分,然而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烧制的这批陶俑仿制品竟然在北京文物市场引起如此大的风波。
高水旺:有一天,咱县里头工商局、还有这个文物局、还有公安局,他们几个人都来到咱的厂子里边,他们说要把你这东西要暂扣,得拿走鉴定,把那一件东西拿走了,去鉴定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他们拿着回来,就说你这东西这个东西是你是生产的东西,不是这国家文物,反正咱也不知道咋回事。
高水旺原本无意和古陶器专家开这样大的玩笑,但传统的古陶器鉴定方法确实遇到了挑战。那么对于古陶器的鉴定,除了传统的“眼学”鉴定方法之外,有没有一种更加稳妥的办法呢?
吕济民:现在有办法。今后的鉴定呢这个路子是要走的,这个我们要继承传统,要发扬,同时要创新,得要有新的技术。
2003年的10月,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与中国科学家们一起,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出利用陶瓷釉面的“脱玻化”现象,鉴定带釉古陶器的科技新方法。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立鹤:釉的原料实际上都是矿物,矿物 它都是结晶的是晶体,那么经过烧制以后它就熔化了,熔化了之后就变成玻璃,它就是烧它以后它储了很多能,你冷却以后它这个能要放出来,它这个结构不稳定,不稳定要变成稳定,它就要把这个能慢慢放出来,这个过程就叫“脱玻化”。
同一种器物,在自然界中存放的时间越长,“脱玻化”现象越明显。釉质脱玻化检测就是利用现代仪器,通过对陶器釉质“脱玻化”程度的检测,来判断它是古代的还是新仿产品。
2004年4月20日,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行色匆匆地来到了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这位男子说,这件唐三彩是他们家的祖传品,前段时间,他请陶器鉴定专家“掌过眼”,为了更加保险,他想请这里的技术人员用仪器再鉴定一次。
检测人员首先用仪器对唐三彩的腹部找了一个点进行检测,数据分析之后,判定这件陶器是唐代晚期的作品。然而,当检测人员在这件唐三彩马的一条腿上再找一个点进行检测时,问题出现了,这次的数据却显示这件唐三彩是新仿的赝品。同一件器物的不同部位,仪器鉴定的结果怎么会不一样呢?
为了更加保险,工作人员对唐三彩的多个部位都进行了反复的检测,最后表明,这件造型为马的唐三彩,它的腹部和头部都是唐代的真品,但是四肢是后来嫁接上的。也就是说,这是一件修复的仿品。
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杨宝庆:他给我讲,他想把这件唐三彩给拍掉,而且当时他要拿出一部分钱,这个希望我们中心给他出具一个真品的鉴定证书。
但是,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还是开出了“此产品经科技鉴定,数据与唐代晚期唐三彩数据有一定差距,与现代仿品数据相符的鉴定书。
主持人:我们欣慰地看到,鉴定专家没有因为眼前利益而放弃公正的权威,正因为古玩收藏这个行业有这么多的仿制手段,鉴定专家们更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将每一件藏品的鉴定结果公诸于世,避免一件赝品蒙骗更多的收藏者。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学,下期节目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