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圭上下端之辨
下一主题:收藏树化玉慎防被风化
不过人工作旧作色只能貌似,而不能真像。因为在短短的时间中,不可能造就几百上千年的效果,区别在于:
1.腐蚀与风化不同。人为腐蚀效果一致,不自然;自然风化是天然生成,蚀变布局非常自然。
2.人工钙化与天然钙化不同。人工做的钙化色泽一样,光透下“扎根”均匀,有的表皮掉渣;天然钙化色泽多变,光透下“扎根”不均匀,表皮的皮壳除强烈蚀变和机械磕碰外,一般完好,有表光。
3.作沁与自然受沁不同。作沁颜色浮在表面,光透下内部看新;自然受沁纯出天然,沁色伸入内部,玉质通体变色并有一定的规律。
4.古玻璃光表光与新玻璃光表光不同。古玻璃光表光柔和;新玻璃光表光扎眼,两者的玉质新老也不一样。
5.边石次玉的绺裂与好玉风化后的绺裂不同。玉石的绺裂是由玉的性(变质成玉和地质构造时留下的玉质的方向性)、内应力和外力冲击所造成的;而好玉风化受沁后的绺裂是玉质变松,内应力释放成绺,大多在表面,比较细微。
6.边玉劣玉的色泽与好玉转色不同。边玉劣玉的色泽是天然生成或风化而成,是在低浓度长时间下形成的,特点是色带的色度变化不大,同一色带色泽一致;好玉转色是局部的变化,是在墓室中高浓度、短时间的环境下形成的(相对玉的生成、风化的时间),它的色度变化大,有规律可循。
7.吃土与涂色不同。吃土伸入玉质内部,但表皮完好;人造吃土往往是用胶水掺土涂抹或着色而成,不是色泽别扭就是皮壳不同。
8.人造皮壳与天然皮壳不同。人造皮壳是酸蚀喝蜡、碱烧炝色、提油做色、上蜡抹油等方法做成,如用水煮一下,皮壳感马上不同;天然皮壳是千百年风化而成,自然不变。
总而言之,仿古玉不易,辨古玉也不易,也许这正是玩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