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的砖雕艺术
宋代以后,具有民族传统的砖雕,在一般民间建筑上仍然很发达。尤以明、清两代的砖雕最为精巧。元代继承了宋代传统,也盛行在砖建的墓室中施以雕砖装饰。明、清两代的砖雕遍及各地,尤以北京、天津、陕西、山西、河北、江苏、安徽、广东、江西等地保存最多。
徽州砖雕是徽古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部分,遍及城乡。至今还保存在明、清时的古建筑祠堂、大厅、寺庙、书院和民居中。砖雕广泛地应用门楼、门罩、八字墙、镂窗、民檐、屋顶、屋翎及旌表牌坊、神位龛座等,使建筑物典雅、庄重、富有立体效果。“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是徽州砖雕应用的真实写照。
徽州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题材包括翎毛花卉、龙虎狮象、园林山水、戏剧人物等,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明代砖雕的风格过趋粗广、古拙而朴素;明末清初,由于富商们对豪华生活的追求,因此清代砖雕的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透雕层次加深。在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雕出情节复杂,多层镂空的画面,从近景到远景,前后透视,层次分明,最多约有9个层面,令人产生精妙无比的美感。
徽州砖雕的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一般采用经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清的青砖为材料,先细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象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然后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划,局部“出细”,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凸现出来。砖雕在歙县、黟县、婺源、休宁、屯溪诸地随处可见。古老民居、祠堂、庙宇等建筑物上镶嵌的砖雕,虽经岁月的磨砺,风雨的剥蚀,它们依然是玲珑剔透,耐人寻味。歙县博物馆藏有一块灶神庙砖雕,仅尺大见方的砖面上,雕刻着头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钢锏的圆雕菩萨,据考证,这块精巧绝伦的砖雕花费了1200个匠工,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
徽州砖雕始作于唐、宋,盛于明、清。从明代中叶到清代末期,三四百年间争奇斗艳。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形式之美,在我国明清民间雕刻史上堪称奇迹。安徽徽州有“四雕”之称,指砖雕、木雕、石雕、竹雕。在古建筑门楼、门罩等构件上几乎遍饰精细的雕刻,这些分别用木、砖、石、竹雕成的作品,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