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画师西蒙范奥斯腾
这儿你可以看到我用这种颜料调出的深浅不同的颜色。在中国的青瓷上你或许可以画出3种颜色,或许4种吧,但也就仅此而已了。我们是在陶器上作画,我们在陶器上先上上一层釉底料。就因为有了这样一层底料,陶器的表面上就可以附着深浅变化万千的蓝色了。
解说:穿过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商店和精美绝伦的博物馆,便是蓝陶的生产车间。除了绘制的过程以外,代尔夫特蓝陶的其他制作工序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在这里原料被混合成陶土,模具被制作,各样成品和半成品被烧造。
代尔夫特蓝陶的原料选用的是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陶工人将这些黏土用水搅拌后注入事先设计和制造好的模具中,待干燥收缩之后,便获得了最初的陶器。而后,工匠们将会对其进行修理,使其表面光滑、均匀。之后上上一层薄薄的釉底料,并将其送入窑中进行初次烧制。这些陶器而后被交到画师手上。
同期:画师安妮克摩尔
我们在一个全白的盘子上作画。这个盘子已经烧过一次了。我们首先要画上轮廓。我们有一个模板纸,看这张纸上有小洞。我用碳素粉在模板纸的后面擦拭,之后就在盘子上留下了画面的轮廓。然后,我就开始画了。你看颜料是黑色的。这是一种含有氧化钴的特殊颜料,在烧制过程中会变为蓝色。
解说:画师们会在这些或瓶或罐、或盘或碟上描绘出各种图案。这是整个蓝陶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初次烧制后的陶器结构疏松,表面的孔状结构能在瞬间吸附颜料,画笔一旦有错,便会成为废品。之后,这些陶器将由工人再上上一种透明的白釉。这层釉会在烧制温度达到1200度的时候融化为透明的玻璃层,由此手绘的图案露出了它们最后的妆容,最终成为一件件精美的成品。
在所有蓝陶制品的背面或者底面你都会看到一个皇家代尔夫特的标志。这个标志的顶部是一个小瓶子,这是这座工厂的第二任主人留给它的纪念。然后是一个字母“J”,来自于19世纪重振工厂的新主人优斯特(JoostThooft)的名字缩写。之后就是Delft的名称,再接下来分为左右两边。左边是画师的名字缩写,右边是2个字母的制作年代编号。代尔夫特蓝陶的这个皇家标志就好像中国画的落款,它是鉴别蓝陶真伪的重要依据。
1915年皇家代尔夫特工厂向世人展示了它的第一件蓝陶画盘,之后圣诞画盘成为了代尔夫特蓝陶的一个传统。通常圣诞画盘被做
成两种规格,直径为25厘米的大盘,或者18厘米的小盘。每一年画盘上都会被绘上独特的图案。
在博物馆与工厂的中间是一个小而精致的花园。在这里还留存着建筑装饰陶瓷昔日辉煌的剪影。这些建筑装饰陶瓷都产于1895--1980年间。皇家代尔夫特曾有一批类似的展品去过巴黎参加了1889年的世博会。
虽有千万精美收藏,但如今的皇家代尔夫特蓝陶工厂在参观者眼中似乎更像是一个博物馆了。由于工艺复杂、产品精美等原因,“皇家代尔夫特”工厂出品的蓝陶售价不菲,仅仅一个10厘米大小的物件,就要卖到近百欧元。昂贵的售价使得这样的传统工艺品在近年来也面临着市场萎缩的处境。您或许可以把代尔夫特蓝陶看成是那个制陶业辉煌时代的标本,在岁月里已经失去了它的光泽。您也可以相信它是一粒种子,积蓄着荷兰制陶技术的精华,等待着某个时刻的再度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