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维生素介绍
发布时间 2010-03-16 浏览 53787 次
;  ^***一旦缺乏维生素B2会发生代谢紊乱,出现口角炎、舌炎、唇炎和^***炎(俗称绣球风)等一系列症状。

   维生素B2主要来源于动物食物,尤以内脏、蛋类、奶类等含量丰富;其次是豆类和新鲜蔬菜。啤酒是唯一含核黄素较多的饮料。

   7.维生素PP。维生素PP包括两种物质,即尼克酸(又称烟酸)和尼克酰胺(又称烟酰胺)。它是各种维生素中性质最稳定的一种维生素,溶于水,不易被酸、碱及热破坏,且不易被氧化破坏。

   尼维克生酸素在体内以尼克酰胺的形式构成脱氢酶的辅酶,主要是辅酶Ⅰ及辅酶Ⅱ。这些辅酶在细胞生物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递氢作用,它们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能量的释放有关。尼克酸还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扩张血管,维持皮肤、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维生素PP缺乏会发生癞皮病,主要表现是出现皮炎、腹泻和痴呆等症状。所以维生素PP又被称为“抗癞皮病维生素”。尼克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食物中,其中含量最丰富的有酵母、花生、谷类、豆类及肉类。玉米中尼克酸含量并不低,但不能被^***吸收利用。所以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容易发生癞皮病。

   8.维生素B6。维生素B6为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和酒精,对光和碱较敏感,对热和酸较稳定,但在高温下迅速被破坏。

   维生素B6是很多酶系统的辅酶,参与体内大量的生理活动,特别是对蛋白质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另外,维生素B6还有抗脂肝、调节神经系统、防治动脉硬化症等作用。

   缺乏维生素B6能引起低色素贫血、皮炎,并有抽搐现象。所以临床上常以维生素B6来治疗婴儿惊厥、妊娠呕吐和癞皮病。

   维生素B6存在于谷类及其外皮、豆类、蛋黄、肉类及酵母中。肠道细菌也能合成维生素B6。

   9.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一种含钴的已知维生素中分子量最大的一个。它溶于水,能被强酸、强碱溶液破坏,并易被日光、氧化剂、还原剂所破坏。它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如果机体缺乏维生素B12会产生核巨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脊髓变性及消化道粘膜炎症。

   动物的肝、肾、肉类都含有维生素B12,其次为鱼、贝、蟹类、蛋类及干酪。肠道细菌也能合成维生素B12,但几乎不能被吸收。

   10.维生素C。维生素C呈酸性,缺乏时可致坏血病,故又名抗坏血酸。它在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易溶于水,遇热和碱会被破坏,与某些金属特别是铜接触破坏更快,因而在烹调过程中容易损失。

   维生素C是一种活性很强的还原性物质,参与体内重要的生理氧化还原过程,是机体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能促使细胞间质的形成,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能和促进伤口愈口。能促使抗体的形成,提高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的抵抗力。维生素C还有广泛的解毒作用。维生素C能对进入体内的化学毒物(如铅、苯、砷等)的慢性中毒有解毒作用,并能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

   缺乏维生素C的主要病变是出血和骨骼变化。维生素C缺乏会感到身体乏力、食欲减退,容易出血,小儿会出现生长迟缓、烦躁和消化不良,以后逐渐出现牙龈萎缩、浮肿、出血。

   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酸味水果较无酸味水果的维生素含量要高。由于维生素C易受破坏,故烹调时间要短,并需减少与空气的接触,以保证维生素C不致过多损失。

   11.叶酸。叶酸是水溶性维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不耐热,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耐热,易被日光破坏。

   叶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正常红细胞的再生。缺乏叶酸会出现核巨红细胞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及舌炎、腹泻、食欲不振等。

   叶酸存在于动物肝、肾及酵母和绿叶蔬菜中,^***肠道细菌也能合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