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考辨
发布时间 2015-01-16 浏览 51556 次
公,而《辞海》的海南檀,其实应更正为降香檀)和软黄檀(如南岭D.balansae);心材明显的也分两类—(1)气味辛香的是香枝(黄花梨)(2)带有不同程度酸气的是酸枝。当前,酸枝是狭义的红木,而红酸枝(交趾檀)则是最狭义的红木。

2.3 再从粤海关对紫檀、紫榆实行不同税率来看,或者从“紫榆,似紫檀,无蟹爪纹。刳之其臭如醋”来看,也足以说明紫檀与紫榆(红木),是两类不同的珍贵硬质木材。红木在清代中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红楼梦》贾府的名贵木器,只有紫檀、花梨、乌木而无红木,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2.4 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出版于1848年)也有红木。该图考说:“此种红木,其实是西南荷木(Schima wallichii),与上述的红木,毫不相干。”1942年赵汝珍的《古玩指南木器》写道:“按红木产自云南。叶长椭圆形;白花,花五瓣;木质甚坚,色红,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其中对产地及花、叶的描述,显然是从“图考”而来。

3 识别靠薄射管气,不要被材色所迷红木家具是明式家具约定俗成的称谓。据《明式家具研究》,紫檀、新花

梨(花梨)、黄花梨(香枝)、红木(酸枝)、鸡翅木、铁梨木(格木)和乌木,是明代家具所用的珍贵硬质木材。要辩认这些木材,主要观察其轴向薄壁组织(以下简称薄壁组织)、射线、导管(管孔及导管线)和气味。颜色当然是考虑的因素,但因同种木材本身就有多咱材色,且颜色又在不断地变化中,所以较难掌握。如紫檀先红后紫、格木先黄后褐,而最终与红酸枝都变成接近黑色;到了那一阶段,光凭颜色来判别红、黑酸枝以及它们与紫檀、格木的区别,就比较难了。

3.1 柿属的乌木(日本等称黑檀),密度大,沉于水,坚脆而墨黑,放大镜下也较难看清射线和薄壁组织;但仔细观察,则可见沿射线呈现微小的白点以至连成白线。条纹乌木通常也沉于水,材色较淡而有粗条纹,射线的白点(线)也多数可见,且射线与薄壁组织近等宽等距,两者相交构成网状。非洲的黑酸枝(D.melanoxylon),有时亦稍现白线;但其管孔比乌木者大,且大小不一致。柿属的心材不显者(仅有黑色的创伤色斑),则价值大减,易腐、易炸裂,只能以“柿木”称之。有些文献不分有否心材,一律叫“黑檀”是不对的。

3.2 鸡翅木原先是指来自天然林的铁刀木(Cassia siamea);目前主要是来自缅甸的黑崖梗∕illettia pendula,又名“见光乌”):它们均符合明代《新增格古要论》(以下略作“格古”)“其木一半紫褐色,一半纯黑色”的条件。笔者不赞成把红豆属(Ormosia)木材纳入鸡翅木析范畴。因较易裂、欠雅致,耐久性也差些;更为重要的是其色泽、结构,并不符合(“格古”)的要求。两类鸡翅木的识别特征:铁刀木色泽似黑酸枝(D.fuxca和D.culrtata)而无明显气味;但薄壁组织带甚宽,几乎与更深色的纤维带等宽;波痕不见。黑崖豆的“带”宽,介于铁刀木黑和黑酸枝之间,波痕可见,沉于水。非洲的黑崖豆(M.laurentii)也有进口,其“带”最宽,比铁刀木宽1倍(达0.5mm);密度比缅产者轻,波痕也可见。

3.3 铁梨木(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自越南北部进口的称东京木),古称铁力木或石盐,“格古”说:“铁力木,出广东。色紫黑,性坚硬而沉重。东莞人多以作屋。”雍正《广西通志》说:“铁力木,一名石盐,一名铁棱。文理坚致。藤、容出。”可惜铁力木此名,被藤黄科的Mesua ferrea所冒用,且翻不了案。在接受张冠李戴这一现实的同时,切勿忘记,格木的古名是铁力木、石盐。格木具有端钝的翼状和聚翼状薄壁组织,翼的外侧(靠树皮方向)显著肥大,状如戴帽,且有深色的纤维带。

3.4 紫檀的导管含橘红色树胶,管孔如点点红星,故称“金星紫檀”,其导管线稍弯曲而易见,日久则变灰色,故有“蟹爪纹”、“牛毛纹”之说。新切面划于白墙或白纸上,可见红紫色的划痕。“格古”说:“紫檀木,性坚,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真者揩粉壁上,果紫,余木不然。”紫檀木已知由檀香紫檀(P.santlinus)这一树种组成,既金星紫檀。但民间尚有鸡血、牛血、花梨等紫檀,似乎有多种树种组成紫檀木。笔者初步认为:真正的紫檀仅由檀香紫檀所成,而鸡牛花梨之说,或由于红酯枝或重花梨冒充;或因不同立地、不同树株、不同树干部分、时间久暂等不同因素,而使紫檀木呈现出不一致的外观。至于划白见紫,也不能绝对化。近年来有1~2种从马达加斯加进口的紫色酸枝,同样有此现象。其中一种的划痕,甚至比檀香紫檀更浓艳。但马产酸枝锯解时酸气酸浓;导管线有棕黑色树胶;薄壁组织与射线构成网状,局部可见,具黑色粗条纹。檀香紫檀的香气轻微而特殊;导管内含物多数呈橘红至紫红色,薄壁组织显然宽于射线,帮不构成网状,深色条纹较不

明显。

3.5 新花梨(现称为花梨)与紫檀同属。如以量多常见的大果紫檀(P.macrocarpus)作为花梨的代表,则比其轻的可称轻花梨,包括印度紫檀(P.indicus)和安哥拉紫檀;比其重的可称为重花梨,包括鸟足紫檀(P.pedatus)和越柬紫檀(P.camboianus);非洲产色泽红艳的索氏紫檀(P.soyauxii),是花梨类中最紫红的,可称为红花梨。并非所有紫檀属的木材,其木名为均可称花梨或紫檀。拉丁美洲有几种心材不明显或很小的,如罗氏紫檀(P.rohrii)和药用紫檀(P.officinails),质轻、色浅、不耐久,只能用为一般木器、普通家具、包装箱、合板和造纸等,是没资格称为花梨的;当地名为BEBE,可音译“贝贝”。

4 正名样板两兼备,买卖交易少扯皮前面谈到酸枝充紫檀输官司、甘拔当红木大亏损的个案,使人们在听取教训后进行反思。

4.1 “红木”在国家标准出台前,是一个漫无边际的混称;在国标出台后,也是一个集合名词,并不是具体的商品名。订合同要明确到更细的木种以至树种(如广州就把酸枝细分为油、红、花(白)和黑4个木种),并附上准确的拉丁学名外交商品名。同时,应该有木材样板作为实物的依据,按“板”交货就可靠了。

4.2 中国大陆的紫檀是檀香紫檀。但日本,还有中国的台湾,却把酸枝当紫檀。1990年台湾出版的《经济木材图鉴》(彩色版)就把阔叶檀(油酸枝D.latifolia)称为广叶紫檀。1979年须藤章司的《南洋材》,却把檀香紫檀等同于其他同属树种,也就是当做一种“重花梨”看待了。这咱因地而异的现象,是值得认真了解的。

4.3 当今木材市场有不少“紫檀”,没有一块是真的。除轻花梨的印度紫檀(P.indicus)外,最多见的是所谓“巴西紫檀木”。真想不到这种绿褐色的绿心葳(Tabebuia serratifolia),竟盗用了紫檀之名。另一种叫印尼紫檀木,就是上述的油酸枝。国内有些地方还把小红豆(O.microphyllum)的心材叫紫檀,色虽似而质远逊。

4.4 把印度紫檀称紫檀的文献颇多,自1972年《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二册)开始,就连续不断出现,如1983年《拉汉英种子植物名称》,1985年《中国树木志》(第二册),1989年《明式家具研究》,以及建国后共3版的《辞海》。影响所及,不少中医药书籍也跟着采用。古名今释是件难事,要求绝对准确是不现实的。但发现有错而及时更正,也就善莫大焉了。芸香科的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曾被考证为“降真香”(1956年《谅植物志》),并广为流传。1991年《广东植物志》(第二卷)出版,才指出“降真香”是误称,总算是尘埃渐渐地落定了。

4.5 紫檀属中国无原产树种。有些资料说我国两广亦产紫檀,其实是把集散转手地当产地。檀属乔木的显心材者,在海南省有香枝(黄花梨),在云南有黑黄檀(D.fusca,是黑酸枝的一种)。这两种的资源已濒临枯竭,但造林不难,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6 除材用的红木外,还有染用的红木。染用红木的学名是Bixa orellana。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华南有载培。种子外皮可制红色染料,供染果点及纺织物;种子供药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