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觅采方式看。葡萄玛瑙被埋藏在大山深处,并非是露天的。在地表面偶然也能见到,但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觅采葡萄玛瑙就像开采埋藏在地下的煤一样,通过打井挖坑道进行,开采器械落后,进度十分缓慢,一天只能挖掘一米多。当发现高岭土时,必须用风镐钻,用钢钎凿,用钢针剔,轻轻地将葡萄玛瑙取下来,一不小心就会造成玛瑙体断裂。不少坑道没有支撑固定,有的矿工违反操作规程实施爆破。十多年来,矿上曾两次发生亡人事故。
从觅采效果看。民工们打井掘洞,主要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测,没有科学依据,有人见别人挖出了葡萄玛瑙,就在附近打井挖掘,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该矿为“鸡窝矿”,开采效益低下,很大程度上靠碰运气。据一工头讲,他们曾在一天内挖出两块好石头,但也曾连续100多天没挖到一块。有的洞开采几个月见不到一块葡萄玛瑙,不得不停工弃洞,连成本都无法收回。有人觉得环境苦、工钱低,不告而辞。
从觅采清洗看。清洗是觅采的重要一环,葡萄玛瑙被白粉状高岭土所包裹,当觅得此石时,须小心翼翼地将高岭土清除,用钢针一针一针地将珠子空隙中的粘土剔除,用水冲洗干净。如不用心清洗,就会造成珠子脱落,甚至整个石块破裂。一石友觅得一方体量大、品位高的葡萄玛瑙,清洗时在水盆里浸泡了一夜,使石块一分为三,真是后悔莫及,遗憾万分。
四、举世奇有
葡萄玛瑙为我国所独有,所以一经采掘面世并流通,颇受国内外赏石界的关注。
其一,葡萄玛瑙是火山喷发的产物,但火山喷发不一定形成葡萄玛瑙。海底火山喷发是形成葡萄玛瑙必不可少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葡萄玛瑙,这是绝对的。但火山喷发并不一定形成葡萄玛瑙,它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带有必然性。火山喷发形成葡萄玛瑙,受到特定矿物元素的限制、多种因素的制约和特殊环境的影响,世界上日本、菲律宾、印尼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火山喷发,但至今未发现葡萄玛瑙,原因就在于此。
其二,葡萄玛瑙可能埋藏于世界多国,但目前只发现苏宏图一处。根据葡萄玛瑙生成的条件,笔者认为世界上有火山喷发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埋藏着葡萄玛瑙,也许再过几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终究会被发现,但至今为止,只发现内蒙古苏宏图埋藏着葡萄玛瑙,它举世无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是客观存在。
其三,已引起国内外赏石界的普遍关注。葡萄玛瑙是一种特殊的玛瑙,是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新石种,成规模的开采只有十年时间。由于它独特的神奇和美姿,一出世就受到众多石友的青睐,一时轰动了奇石界,许多国内外的收藏家不惜重金,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进行收藏。可以说,葡萄玛瑙已走出了国门,登上了世界奇石舞台。法国客人马克看到笔者收藏的葡萄玛瑙时惊喜地说:“我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没有见过这样神奇美丽的石头!”他还建议笔者携带奇石到国外展出,定会受到欢迎。
五、资源奇少
迄今为止,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尚未发现葡萄玛瑙,其资源状况就无从谈起,更无法评估。我国苏宏图的葡萄玛瑙,开采仅仅10年的时间,资源已面临枯竭,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资源有限。苏宏图的葡萄玛瑙矿,分布在神山脚下的沙沟、北山、南山和架子山一带,面积仅4至5平方公里,而且是“鸡窝矿”,未能形成整体,矿层也较薄,储藏量比较小。经过10年大规模的开采,产量不断下降,有限的资源接近枯竭,粒大颗圆、色彩艳丽的北山葡萄玛瑙已很少见到,基本上没有了,这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野蛮开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苏宏图玛瑙矿的开采处于无政府状态,非常混乱,谁想开采就开采,想怎么开采就怎么开采,三五成群,各自为战。一度抢洞子、抢矿石的现象屡有发生。有的人为图暴利炸山开采,人为破坏严重,有的好端端的葡萄玛瑙被炸得粉身碎骨,造成极大浪费,使有限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据一石友介绍,近年来矿山被个人承包,管理有了一定加强。
据网上信报讯:日前,在中国地质大学及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学会等主办的“中华奇石——葡萄玛瑙‘中国版图’珍品鉴赏评估会”上,一块中国版图形状的葡萄玛瑙被估价9600万元。一石友看到这个消息时不禁大吃一惊,认为不可思议。但当他了解到葡萄玛瑙的特性,认识了葡萄玛瑙是世界上独有的玉中奇石后,就觉得稀世珍品价高在理,不足为奇。是的,黄金有价石无价,对于葡萄玛瑙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