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傅抱石作品的鉴藏与投
下一主题:古玉市场的“猫腻”
我们现今看到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宗、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幕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
由老三代经秦汉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两宋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赏玉之风大盛。此时出现大量制作精巧、加工细腻、构思奇妙的玉摆饰、玉佩件。
明清时玉器制作及玩赏达到顶峰,品种也更为丰富多彩,小到玉头簪,玉钮扣,大到整片的玉屏风、玉山、玉船。王公贵族家还常用玉石来制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壶等等。一般来说玉质以白玉(特别是新疆产的羊脂白玉)为上,黄玉次之,青玉再次,杂玉(如南方玉,河南玉)为下。
清初时翡翠传入中原,其动人心魄的碧绿马上赢得了国人的倾心。用翡翠制成的玉饰件大行其道,成为时人竟相追逐的时尚。但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翡翠制成的玉饰却远远比不上古玉。直到今天,如果我们拿起一件翡翠,我们只会去评价它的颜色,它的质地,它的制作。可当我们看见一件古玉,欣赏它的造型,它的沁色、它的质料的时候,心中油然而升的却会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究其原由,就是因为古玉里孕含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沉淀以及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