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市场的“猫腻”
发布时间 2015-02-03 浏览 50051 次

古玉的作伪近千年以来概未中辍,《西湖老人繁胜录》、《天工开物》、《古玉辨》和《古玩指南》等古籍中就对此广有载录。而时至今日,作伪的手段和水平达到空前,真有点防不胜防。

最具有诱惑力的作伪方法莫过于以高档玉料仿古。按照图谱,以高档和田玉甚至子料仿古,连刀法都一一模仿,我们一般称之为“高仿”。大规模地进行玉器“高仿”,好象是近十来年的事。由于高档玉料密度紧、油性好,经过人工刻意盘玩,容易出现包浆。如果再精心做过沁色,那是很可能叫行家走眼的。苏州、徐州、蚌埠和湖州的高仿就很出名。年底前上海有一个中型拍卖会,笔者浏览了玉器拍品,十有七八为新货,但料子好,多为和田子料,工也佳,拍卖底价定得巧:不高不低,都在四五千元左右。但拍卖公司为拍品定的时期为“清”,因此可以看作是此类高仿品。

臆造品的危害也不小,现在市场上林林总总的臆造品令人瞠目结舌。所谓臆造就是凭空捏造,可是别有用心者巧舌如簧,文饰之技能足以移情。笔者曾在一个著名玉器论坛看到一套雕工繁复的“玉牌”,有8、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