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的遗迹化石,是动物以它的重量、活动作用于沉积物而形成的。无外乎印、压、挖等对应的就是足迹、腹迹、尾迹、移迹留存和在沉积层层内的窟穴、钻孔和管道等,对它们的研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似乎还没有重大成果发表。
如果发现了恐龙蛋,第一个要注意的是保护现场,万不可忙于发掘,因为恐龙蛋往往是成窝埋藏的,各窝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它们的分布与距离对研究同样重要,从这类分布情况可以获悉恐龙下蛋的习惯,甚至可以推测其类别乃至生活习性,这是单纯的化石所不能反映出的,一定要小心对待。窝内蛋的排列方式也要格外注意,排列的不同方式同样可以透漏出极有价值的信息,前几年的河南恐龙蛋事件让人愤怒就在于,倒卖化石的蠢蛋大量破坏了此类遗迹,令人扼腕,痛心不已。还有即使是不完整的碎片也不可忽视,因为通过蛋壳的显微结构同样能透漏出很多信息,比如辨识出种类.足迹化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类化石的意义在于,足迹的形状和保留的密度,可以使我们了解动物的习性,比如是群居还是独处。还可以了解该动物的运动方式,有一个专门的公式是描述足迹与运动速度的,看过侦探小说的应该都明白这个意义,而从行动习性上可以告诉我们更多的信息,比如当时生存竞争的大体情况,对于恐龙,看看脚印大体也就知道它是蜥臀还是兽臀(呵呵,从脚就能知道屁股的类别,像不像那个关于生物学考试的笑话)同时恐龙可能因为比较勤快加上一般身大脚长,它们不辞辛苦留下的“某某到此一游”的爪子印是最为常见的,山西大同,四川广元、山东莱阳,辽宁朝阳都有很有名气的发现。人类的足迹化石更是弥足珍贵,1970年在土耳其发现的25万年前火山灰上的尼安特德人足迹,1978年坦桑尼亚发现的印在砂岩上的350万年前直立行走的人类的足迹,都是巨牛的,尤其是后者,想象一下这可以说是最早的人类化石呀!(记得动画片《超能勇士(猛兽侠)》里还就此小小的恶搞了一把)还有一个具有名的发现就是1972年澳大利亚发现的砂岩上的70个足迹化石,一般认为这些足迹化石是3.5亿年前晚泥盆世时期最古老的两栖类——同鱼石螈之类的宝贝留下的。通过分析大致可以认为这个宝贝的体长约有1 米,后足为5 趾,前足至少有3 趾,有蹼。光是想象一下就让人激动不已呀,太Nb了,这是第一批登陆的敢死队呀!不过现在好像又有了不同说法,扑朔迷离。
粪便化石也是一个宝贝,极其稀少。从它的形态可以了解动物消化道末端的结构和它的食性,这样也就可以了解当时的周围环境。举例说螺旋纹的粪化石很可能是鱼类的,螺旋的程度由高到低,一般是板鳃类→肺鱼类→软骨硬鳞类。分析粪化石中的残渣——骨碴、鳞片、植物等,是了解古动物的食性及其共生生物的第一手材料,稀罕的紧啊,要是不幸踩到了那可真是捡到金元宝了,起码能借此混个中科院的研究生玩玩。陕西、贵州的三叠系和侏罗系、白垩系、中都发现过鱼粪化石。山西、湖南等也发现过哺乳动物的米田共。不过最有名的还是北京猿人洞穴里的鬣狗粪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