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白毛:古老贡茶 再现辉煌
发布时间 2015-05-14 浏览 49977 次
收入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仁化县正在全力打造“自然生态、绿色健康”的集体化白毛茶种植、加工、经营与旅游一体化的现代绿色生态农业产业。

  名不虚传的“贡茶”

  仁化白毛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相关叙述,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记载:“岭南茶生韶州,其味极佳。韶州生黄茶,产于韶州各县。”这里的韶州茶便出产自黄岭嶂。据仁化县志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仁化白毛茶已成为朝中贡品。清代同治《韶州府志》卷十一物产篇记载:“毛茶出西山有白毫,苦涩大寒,消暑解热去积滞”,西山即仁化县一带地区。正如书中记载,“消暑解热去积滞”,仁化白毛茶富含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高达33.3%。

  仁化白毛茶真正作为“贡茶”时的制作工艺现已不得而知,但当下白毛茶的采制工艺也堪称“贡茶”标准。白毛茶采于春分至清明期间,特级茶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制500克特级白毛茶需采4.5万个左右芽叶。鲜叶进厂需及时拣剔,保持芽叶大小和色泽均匀一致,再经摊放、杀青、揉捻、初干、足干五道工序,得到茶叶成品,其中纯手工工序多而繁复,讲求技巧。

  古老贡茶焕发新活力

  过去因为老化、单一的生产模式和单一的种植品种,仁化茶产业经过了一段历史沉积。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仁化茶叶种植再次步入正轨,仁化县茶叶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茶农大力推进新品种选育和新产品研究开发工作。

  从1984年至1998年,仁化县选出茶叶品种近600个,建立白毛茶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30余个新品种已具备生产推广能力,其中“丹霞1号”和“丹霞2号”两个新品系在2011年已被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茶树良种,不断致力于新品种开发,推动仁化县茶叶产业创新。

  近年来,随着茶叶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茶叶总体规划的全面实施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成功申报,仁化县茶叶产业不断扩大,全县现有茶园面积近2.5万亩,产量今年预计达2000吨,产值约2亿元。

  仁化白毛茶凭着优良品质和新型品种,小有名气,逐渐走出广东。1994年被评为“全国林业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8年获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2011年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等一系列殊荣。

  仁化县一直致力于仁化白毛茶品牌推广工作,希望仁化白毛茶能作为南粤佳茗的代表出现在全国。今年仁化白毛茶主产区红山镇举办第二届红山茶叶节,很好地将仁化悠久的产茶传统历史展现了出来。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