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石转变赏石观念
发布时间 2015-05-24 浏览 49858 次
石家们的“金科玉律”,这种古代的赏石法则,一直流行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故笔者把从晋唐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赏太湖石、灵璧石等古典名石为主流的赏石时期,称之为“古典赏石文化时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中期开始,随着广西红水河里的彩陶石的出现,吸引了一批来自台湾地区的赏石家。当代的台湾赏石家们经济相对富裕,且受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流行玩水石的影响,他们一见到色彩缤纷的彩陶石就情有独钟,以商业目的批发彩陶石、炒作彩陶石,故早期出水最精彩的彩陶石,大都流入台湾奇石市场。新世纪后大陆经济腾飞,台湾经济止步不前,早期出水的精品彩陶石又开始回流。

  假如我们写当代赏石史,台湾地区赏石家带来的赏石新理念,无疑为中国内地两千多年来的赏石文化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可惜,台湾赏石家们赏玩彩陶石,仍以商业目的、娱乐目的为主,他们大多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思辨。他们引发了柳州奇石市场的形成,他们推动了大陆当代赏石文化的发展,但他们没有介入中国内地当代赏石文化理论的建设,仅留下赏石的一个“商业符号”,令人惋惜。不像瑞典古文物学者安德生,1921年在中国河南发现仰韶文化;1924年在宁夏发现马家窑文化,借助发掘带回国的文物,写出一批批考古论文,享誉世界考古史。

  彩陶石,原称马安石,产于柳州合山市马安村红水河十五滩。以硅质粉砂岩或硅质凝灰岩为主,属沉积岩。因石色有翠绿、墨黑、橙红、棕黄、灰绿、棕褐等色,如彩色之陶,故被形容为彩陶石,后这一名称流传开来,约定俗成,彩陶石才成为正式名称。古代名石如太湖石、灵璧石主要以产地命名,奇石以工艺美术品命名,是当代赏石文化的特征。后类似英国雕塑家摩尔雕塑作品的一种奇石被人命名为摩尔石,也延续彩陶石命名之先例。彩陶石类中,还有一种水洗程度更佳,石肌近似瓷器彩釉釉面的又被称之彩陶石中有一种纯绿彩陶石,境界更高,更为名贵,如今佳品都要数万数十万元一块。但目前绿彩陶石赝品众多,都是块状原岩切割打磨抛光而成,价格仅值几百元一块。台湾回归的早期彩陶品精品,通常都要十万元以上一块。

  从传统赏石崇尚单色、形态,遵循“皱瘦漏透”的赏石要诀;到当代赏石崇尚“形质色纹”的赏石理念,彩陶石是引发当代赏石文化变革的标志性石种。相对于古典赏石文化时期,现代赏石文化时期是从赏玩彩陶石开始。相对于赏玩单色奇石时期,当代赏玩彩色石时期以彩陶石出现为坐标(雨花石属另类小卵石除外),彩陶石的打捞出现,意味着具有两千多年的中国赏石史进入了一个赏彩石的新时期,进入了一个以“形质色纹”为赏石理念的新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故收藏彩陶石,不仅仅是收藏一种奇石,更是收藏奇石的一种新观念、新思想、新美学、新文化,意义深远。

为彩釉石、彩玉石,但因彩陶石名声更大,淹没了其别名。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