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青花嫦娥奔月图盘赏析
下一主题:唐代青瓷的特征
提的是由于正德皇帝重视伊斯兰教文化,并亲为佛、道两教,故官窑纹饰上多见阿拉伯文和宗教内容的吉祥图案,成化时一度中兴,婴戏纹此时倒是难得一见了,从嘉靖初,婴儿的脑较大,身体较瘦长,下肢较短,比例失调。反映了当时人物纹饰的时尚。
清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人物图大发展时期,而婴戏图在整个人物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乾隆之后,婴戏图不仅人数众多,场面开阔,而且所表现的婴戏内容也超过前朝。显示着清代婴戏人物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表现手法有青花、五彩、珐琅彩、粉彩等,但不容否认的是明代那种民间色彩已经淡出。代之而起的是贵族子弟的游戏场面。如点彩灯、骑马、做官、舞龙等。即使是民窑器物上的纹饰也多寓意着升官发财等内容。生动活泼不足刻板呆滞有余。以下就清三代婴戏图做一归纳:
康熙官窑婴戏纹饰绘工精湛,童子多为头顶的束发,眉目清晰、层次分明。民窑:婴戏纹饰单线平涂,布局较满,童子头较长,后脑凸起。
雍正官窑婴戏纹饰有工笔画风格,面目清秀,头部浑圆。民窑:婴戏纹饰偏重于图案化,头部较长,后脑突起不明显。
及至今日,在传承先辈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少瓷画艺人开拓创新,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一些现代元素,将孩童置于田间地头,乡野幽林……这些喜闻乐见的农村风光中,更凸显童稚可爱、淳朴天然的生活气息。画面中天真的孩童们或扬鞭打陀螺、或削竹乘车马、或牵线放纸鸢、或下塘捉鱼虾……,孩童们个个光着脚丫,一任的奔跑和撒欢,无忧无虑。透过画面我们闻到了花香,听到了鸟叫和蝉鸣,更有孩子们的嬉笑打闹。这些无不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