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把遗憾留给后人
现在人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是红木的东西,将来就会升值。今天买一套红木家具十几万元,几十年以后红木的原材料没了,也许能卖几十万元。事实上,有些人买红木家具就是冲着将来会升值去的。所以并不考虑家具的文化内涵,一味地追求材质。红木能保值升值,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但实际上,一件家具的价值并不完全体现在材质上。付军民对记者说,头年他在艺术品拍卖会上看到一件柴木条案,明式的,造型极为考究,起拍价15万元。后来听说卖了20多万元。花20多万元买一个老柴木条案,在有些人看来不可思议。其实这就是家具艺术的魅力所在。付军民对我说,他有时看到很好的红木材质做出来的家具却非常粗糙,感到非常惋惜。前不久,他在市场上看到一件做工非常粗俗的海南黄花梨罗汉床,标价20多万元。几天以后再去看,营业员告诉他被人原价买走了。他听了以后很惊讶。为什么这么粗糙的东西还有人认呢?主要是许多人不懂古典家具文化。消费者在买红木家具时有一种心理误区,以为价格越便宜越好,殊不知买红木家具跟买水果和大白菜不一样,红木家具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它是一件艺术品,所以才有收藏价值。艺术便宜了,能有好东西吗?付军民说,宣明典居的家具都由我来出图设计,做完之后,由我来定夺,有一点看着不满意,我心里就难受,让工人修改或重做。我得对得起这些贵重的木料。工人都怕我。宣明典居在六里桥开了一个门市部,我卖的都是自己的东西,外厂的家具再好再便宜我也不进。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人们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古典家具文化。我做的古典家具有的比一般的商家要贵一些,但这些家具绝对是我用心用血汗做出来的,比如家具上的图案,一般厂家给工人开50元钱工价,我开300元。要的是让他做出的活体现300元的价值。付军民对记者说,古典家具工艺从清末便没落了,现在的工匠跟明清的工匠没法比,我是东阳人,家里有不少老辈传下来的雕活,那工相当精美。但去年我回老家,在店铺里看到现在的工匠雕的物件,工艺和文化感差远了。我痛苦了好长时间,也思索了很久,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工艺到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变成了这样?这让我发誓要拿出好东西来。现在宣明典居的家具可以说一件是一件。当然,我也有欣慰的时候,因为我看到一些文化素质高的消费者开始对古典家具文化有新的认识了。前不久,一位“海归”白领在某家具市场花了一万多元订一对清式大叶紫檀高束腰扶手椅,后来他转到了我的门市部,看到同样的东西,标价3万多元。他被这对椅子的工艺所折服,退了一万多元的,执意要买这对3万多元的。这说明他看中的是红木家具文化,而不只是价钱。付军民认为红木家具的价值在于艺术欣赏,坐着舒适,看着美观大方,本身就是一种欣赏和品位。古典家具文化是一点一点悟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把遗憾留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