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我这屋子里都堆满了新茶”,临沧云茶百象茶厂负责销售的陆文俊说,但今年摆在店里的新茶才几十斤,“现在涨价了,成品茶卖不动。厂里也不敢贸然生产,要等客户先下订单。”
分析疯狂行情短期难重演
很多人或许还记得,2007年上演的普洱茶疯狂行情一幕。当时,一饼普通的普洱茶都能卖到成千上万元,随便转手就能卖个更高的价钱,一些品种涨价甚至在10倍以上。但这场投机盛宴给大多数人带来的只是苦涩,一些投机商甚至因此而破产。这给之后的整个普洱茶产业带来了低迷和萧条。
如今,一场大旱触发了普洱茶涨价风,当年的疯狂一幕是否会再现?
教训惨痛行业日趋理性
谈起普洱茶,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便是2007年的疯狂炒作。临沧市茶叶市场的一位店老板告诉记者,当年,前来看茶买茶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还有来自韩国日本的买家。
价格飞涨,很多本地茶商也纷纷参与其中。“有些人把20年做茶叶生意的积蓄都投进去了,结果最后只剩下几屋子的茶叶!”据陆文俊透露,甚至有人因此而自寻短见。
“2007年带来的冲击很大,直接导致了行业的洗牌。”云南普洱茶集团董事长郑炳基表示。据他分析,很多企业因为参与炒作囤积茶叶而出现资金链条断裂;此后,整个普洱茶行业随之陷入低谷期,不少企业撑不住而倒下。
据他估计,普洱茶生产企业已经从最高峰时的数千家下降到一百家左右,“现在能正常生产的也就几十家”。行业低谷往往会导致行业大洗牌,普洱茶加工生产“大跃进”和疯狂炒作在得到市场的纠错后,这些良莠不齐的企业和炒家也随之被洗出了这个行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大旱提供了炒作题材,但在经历了2007年的惨痛教训后,现在真正从事茶业的企业都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运作比较规范。在这次涨价潮中,众多茶商和茶企都表现得相对谨慎,参与炒作的可能性不大。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