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茶种植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200多年产茶历史,明初已开始种植,清初,洪雅的炒青细茶产量为蜀中之冠。后来名气渐旺,直逼一江之上的邻居蒙顶山之茶,因形状独特、颜色青绿、口味奇佳,后被人特称之为“雅茶”。
如今,洪雅人爱种茶,也爱品茶,以茶叶赠送亲朋好友为尊客礼仪。凡是到了洪雅的客人,来时洪雅人都敬青茶一杯,去时都赠素茶一袋,美其名曰:茶来茶去,有情有义。洪雅的茶楼也多,越开越热闹,到了洪雅而不去茶楼坐坐,总觉得好像就欠缺点什么。即便没有客人,一家人也会去江边茶楼坐坐,品赏喝茶的乐趣。洪雅人的日子也就象那满山满野的茶树一样,在安然、恬静的时光中过出有滋有味的生活,洪雅山好水好茶好人也好,观茶山,赏美景,品好茶。
洪雅县茶文化研究学会筹备小组负责人王仕彬先生深情直言:“虽说我喝不出茶中的精妙,品味不出茶中的雅趣,但香留舌底的雅茶滋味还是有的。我也学会给客人倒杯茶。细细一想也很有意思,就说我们四川人爱酒吧,若不是有饭局,也没见谁用酒来招待客人的,特别是在办公室里,就是来了多年不见的好友,也没人给敬酒的。自己即便不喝茶,也知道最温馨、最高雅的方式就是给人家沏上一杯雅茶。‘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生活之必需品。可谓无尊无卑无等级,可我们为什么就不用“油、盐、醋”来招待客人呢?就是客人来自法国、新加坡等我们还是用雅茶来招待他,也没人倒上一杯酒的。用茶招待谁都够格调,茶可入俗家之柴门,又可登高堂之大雅”。
止戈镇党委书记牟利华侃侃而谈:“止戈镇有着深厚而古老的雅茶文化历史,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镇上建有生态食品开发园区,近年来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大大改善,是生态茶叶最一流的种植、生产和加工基地。止戈系三国时期刘备与诸葛亮为平雍岂之乱,会师于此,雍岂投降,在谈判席上,雍岂用止戈雅茶接待诸葛亮,希望停止干戈,战争遂停, ‘止戈’名称由此而来。《红岩》作者罗广斌少年时曾读书求学于现止戈镇展望村,经常在茶园里学习、参观,还亲身参与茶叶生产劳动,喜喝茶,对止戈雅茶有着特殊喜爱和感情……。”
洪雅籍乐山知名法律专家伍从大,也愿为家乡的茶叶事业出分力,他将免费为洪雅县茶学会担任法律顾问,解决茶学会、茶农、茶企间所遇到的法律咨询、合同服务、政策解读等问题,以支持“雅茶”做大做强。
围绕着如何帮助止戈雅茶挖掘历史,赋予文化内涵,在座专家学者热烈讨论,踊跃发言,纷纷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做大做强雅茶这块牌子,要结合本地茶文化历史,在进行深挖掘,广发扬的基础上,一是将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和茶文化研究结合起来,雅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和品茗要以绿色生态为标准,挖掘利用好雅茶历史文化,融入茶文化的元素,做出特色;二是选好主打牌,除了政府支持、企业努力之外,把突破口选在产品结构调整、开发新型深加工、加强品牌建设和经营促销等方面苦下功夫,生产出高、中、低档优质茶叶,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三是把茶文化研究与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在稳定中国茶叶发展格局、推动茶叶产业升级和贸易、促进茶叶健康消费事业上给全国茶叶界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