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精加工,将茶叶制作成一包小小的茶粉,开水一冲泡就还原成一杯原汁原味的绿茶,这便是该公司2008年率先捕捉到商机的产物,由此也掀开了松阳茶叶加工领域崭新的一页。
“速溶茶粉不仅是生产茶饮料的上好原料,还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多种行业,实现茶叶从单纯的‘喝’到‘用’的转变。”范正荣低头呷了口茶,缓缓告诉记者,茶粉的旺销为行业带来了附加值增长。“以前,一些品质上乘、却因‘卖相不好’而贱价的边角料,身价大涨。比如,松阳茶末已从以往的每公斤1至2元猛增到现在的每公斤8至14元。”
尝到甜头的振通宏公司,之后又上马了功能性速溶茶项目和茶叶小包装加工项目,进一步拓宽茶叶深加工领域市场。?而在振通宏让世界喝上中国“咖啡”的同时,松阳诚天和食品有限公司则研制出了茶叶熏火腿新产品。熏火腿多以茶农修剪下来废弃的茶叶老枝条作燃料熏制,外表呈紫褐色,味道淡甜而带茶叶清香,别具风味;浙江茗阳茶业生物有限公司则成功研制出茶宁片、茶口含片、茶爽、茶叶籽油等深加工产品,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保健食品证书,2010年12月被鉴定为浙江“省级新产品”……市场需要什么,就加工什么,这些都只是松阳突破茶叶传统饮用功能,逐步实现由粗散向精深转型的缩影。
茶农有计划,政府也有规划。目前,该县正通过实施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扶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茶叶加工企业,建设茶叶精深加工园区等措施,引导茶产业集聚,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质量。至今,该县已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1家,省级骨干龙头企业3家,省示范茶厂5家。去年,松阳茶叶深加工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
而在位于松阳、浙江省最大的绿茶交易市场,每天早晨4点半,这里都是车水马龙,各地茶商带着最新炒制好的茶叶汇聚于此交易。
除了本地茶之外,还有不少来自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绿茶。正在叫卖绿茶的云和兰氏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兰军波告诉记者,他们的茶叶产自四川峨眉,通过空运送到了松阳市场。
外省春茶为什么不远千里赶到松阳销售?“主要是为了让茶叶卖个好价。”在四川承包茶园的松阳斋坦乡茶商叶深高说:“松阳是全国绿茶的集散地,销得快、价格变动也快,相比本地茶每斤只多花10来元钱成本,还是很划算的。”
130亩占地、200间店面、2000多名茶商、10000个摊位……在这个市场上,停满了挂着浙、沪、苏、京等各地车牌的汽车。早上各地春茶云集于此,下午春茶又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浙南茶叶市场总经理洪建明说,如今市场内每天成交的绿茶已达4万斤,其中八成绿茶来自外地。由于交易量大、覆盖面广,市场的成交价已经成为国内绿茶交易的风向标。
从“顿顿红苕包谷饭,吃水要翻几匹山”到“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多年“低头种茶”让松阳茶农走上了致富路。短短数年间,原本只会“抬头看天”的茶农,现在已经把眼光瞄向了更广的市场。
终点冲刺:全产业化经营实现“兴三产”
站在松阳县新兴镇大木山茶园成片的茶树之间,举目四望,一畦畦茶树在起伏的丘陵上错落有致地铺展开来。远处,一队骑行者在贯穿茶园而过的绿道上悠然而过。
“在茶海中骑行,像是在绿色海洋中泛舟。”一位到访松阳茶园的游客感慨,在茶园中“奇幻漂流”,享受的是青山作围,茶香四溢的视觉、嗅觉冲击。
“我们70%的耕地都种了茶,茶叶的种植面积也已经到顶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对丰富的茶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接二连三’找到更大的升值空间。”松阳县委书记钟昌明如是说道。
怎么升值?许多人盯上了松阳如画的茶园风光。
在新兴镇大木山,来自贵州的采茶工李师傅腰间拴着一个布袋子,很娴熟地采着茶青,拇指、食指轻轻一掐,细嫩的新芽便到手中。对于茶园里骑行、徒步的游客,还有举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李师傅早已见怪不怪了,他笑呵呵地说:“一年四季都有不少游客来茶园玩,我们这些茶工都成了他们拍照的模特。”
中国·大木山骑行茶园面积有8万余亩,被誉为“中国最大的茶园”。从山脚蔓延到山顶,其蜿蜒其间长达10多公里的绿色廊道,是骑友们休闲度假的好“驿站”。
松阳县风景旅游局局长许明标介绍说,这座茶园没有护栏,四周的青山做了天然的围墙。松阴溪潺潺流过,一同汇入的,还有四面青山翠谷中涌出的20余条小河。而这些,现在就成了松阳县最宝贵的旅游开发资源。“青山绿水浙江不缺,丽水也多的是,但这样连成片的万顷茶园和周边如此秀美的田园风光,唯有松阳才有。”
万亩茶海,一辆单车,且行且停。车轮下的道路高低起伏;左顾右盼,是半弯着腰仔细采摘嫩芽的茶农;偶尔撞上见前来写生的画家,在油布上涂抹依山傍水的茶园风光……大木山茶园的快意骑行,正是松阳开发茶园游的最新举措。刘林敏介绍,现在修成的茶园骑行道还只有10公里,接下来镇里要修更专业的骑行道,要有柏油、石子、沙石路间隔等。
2014年,松阳共接待游客188.65万人次,旅游收入8.11亿元,每年一度的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节与浙南最大的茶叶市场使得松阳名声大噪,与此同时,松阳境内极为特别的旅游资源也映入眼帘,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南下寻找此片“松阳绿”。
茶园的销售结构在变,以前只管卖茶,现在还可以卖茶景。在钟昌明看来,一产的生态茶产业带动了三产的生态旅游,卖动的不仅仅是松阳的风景,而是整个松阳的投资、消费和经济活力。
山还是那片山,茶园还是那片茶园,茶园里长出的金山银山却已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茶叶,松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浙西南山区小县,变成全国知名的重点产茶县;因为茶叶,松阳农民的人均收入十数年来以几何级数递增……在这里,农民种茶“种出”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