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后,市场偏好苏作、广作、京作的明式家具,至80年代末由于市场硬木家具货源减少,江苏、安徽、浙江、山西以及福建泉州、厦门的明式柴木家具,成为向外倾销的主要对象。至90年代初这类极具中国民俗风味的民间家具开始走入纽约、伦敦、香港等地的国际拍卖行,约占每场拍卖的古董家具的30%以上。
台湾古典家具商近年颇具气势地从大陆大量进口明清家具。每周都有十几件运往台湾各地。一些台湾商人在大陆设厂收货修复,拉回台湾后举办专业讲座,煽情促销。台湾人开始讲求陈设古董家具,显露出中国人对自己民族艺术的理解。台湾百姓的这种需求,使台湾的家具行急速发展,出现了进货过度,质量也是平平者居多。
海外家具市场的价格低迷,直接影响了大陆的家具行情,拍卖会上多数家具低价拍出。嘉德举办的“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的专场拍卖,原总估价超过1000万元,实际成交额仅400万元。而拍卖的家具都是中国明清两代家具中的经典之作,无论年代、造型、材质均属上乘。从中可以看出国人对于古典家具的兴趣但吸纳力较西方人尚有很大距离。于是,一些专家指出,在各种传统收藏品中,如书画、陶瓷、文玩等价格高居不下的情况下,古董家具仍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存在着巨大的差额,未来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应是颇具潜力的投资项目。
到了1997年美国克里斯第拍卖行推出了毕格史夫妇收藏的中国家具专场拍卖,拍卖估价较之中国当时的行情简直是天壤之别,全场99件拍品大多成交,且高出估价许多。而中国国内市场呢,一直到1999年嘉德拍卖公司的古典家具拍卖首次推出了由田家青先生设计并监制的“明韵”家具共有6件,场上全部成交,拍卖现场竞叫场面较为激烈。“明韵”系列的第一件拍品花梨木八足劈料大禅墩,估价为10,000-20,000,以33000成交,价位最高的是紫檀圈椅一对,成交价为132,000,其成交价值已经接近明清古典家具的价格。2003年11月26日,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行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143件包括木器、铜器等艺术珍品,全部落槌成交,没有一件流拍,竞拍者频频举牌,不给拍卖师报价的机会,有的珍品成交价高于底价的十倍或廿倍,创造了拍卖史上的奇迹。遵循国际拍卖行的习惯,中国拍卖师第一次戴上白手套。个中情况预示着中国古典家具蕴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