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张松茂的作品供不应求,且市场价值极高,但他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办班授课、手把手教学生上了。张松茂说,“我要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更多年轻人,要把中国陶瓷艺术和陶瓷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当心赝品“7501瓷”
“张松茂对陶瓷艺术是痴迷的,在创作《三顾茅庐》期间他根本没有想过经济上的回报。他经常说我们的作品要精益求精,要传承下去,让后人来评价。”张松茂的妻子徐亚凤说,正是因为对艺术的严谨,张松茂拒绝为迎合市场而创作。
徐亚凤与陶瓷艺术的渊源更为深厚,她的祖父是“珠山八友”徐仲南,舅舅是刘雨岑,父亲是陶瓷老艺术家徐天梅。在家庭的熏陶和名师指导之下,徐亚凤的艺术造诣也堪称深厚,1975年徐亚凤参与并主设计的“水点桃花”、“梅花”餐具、茶具被选为“7501”毛主席用瓷。30多年过去了,这批“神秘”瓷器的价值也由当初的几十元翻了数万倍:一只“7501瓷”调羹10万元,一个小瓷碗170万元,一壶十杯的一套酒具200万元,可谓价值连城。徐亚凤回忆当年的设计和创作过程还很激动,“当时选择了最顶尖的工艺美术大师做这个项目,我创作的图稿被选中了。最初是创作梅花,后来因为釉下的颜色出问题,起泡了,就
改成了桃花。从1975至1978年的四年时间一直在做这个项目,我画花朵,王锡良画树干,流水作业。当时用的各种材料以及我创作的图稿,至今我还保留着。”
徐亚凤表示,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再造的毛主席用瓷,藏家在收藏时一定要谨慎。“今年上半年,我曾被邀请去北京鉴定过一批‘7501瓷’,虽然鉴定现场到处摆满了精美的‘7501瓷’,但我还没近距离观察就可以判断全部都是赝品,仅是胚胎和颜色就有问题。”徐亚凤说。
贴花工艺是“双刃剑”
谈到当代瓷的收藏,贴花工艺或许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贴花工艺是现代日用陶瓷产业中被广泛运用的一种装饰方法。贴花,是根据各种器型设计出来的纹样,用陶瓷颜料印刷成花纸,再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分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等。贴花工艺具有规格统一、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价格低廉、购买群体广泛等优点。
在传播陶瓷艺术精品方面,贴花工艺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贴花在陶瓷艺术文化传承及推广方面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而另一方面,国家级大师的作品起步价至少10万元以上,而大师作品被“贴花”成批生产,制作一件赝品,成本还不到100元。而目前贴花赝品大量充斥市场,标价上万元。有的赝品甚至直接进入拍卖会,以数十万的价格成交。
对此,徐亚凤说:“贴花工艺很早就有,贴花作品能够细分市场,同时也为藏家提供了新的选择渠道,但这个市场还存在不规范操作的情况,不过大多数正规产业经营者不会侵权原作。现在机器生产的瓷器很逼真,就像医学上的克隆一样,要用放大镜才能分辨出来,但价格却很低。比如,张松茂亲自创作的瓷盘市场价值几百万元,而他的贴花作品只要8000元到一万元而已。流水线生产的贴花产品,其艺术价值和大师亲笔创作的相差很远。”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国之所以能被全世界看作瓷都,是因为它在每个朝代,都有过高于同时代的原创瓷品。而如今,这种优势却在逐渐丧失。“景德镇是千年瓷都,世界陶瓷圣地。在发展及传播景德镇瓷器艺术方面,贴花工艺首要的前提也是要有传统文化弘扬意识,以及提高作品原创水平和设计水平的意识。”张松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