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赏石立意
发布时间 2015-10-13 浏览 49538 次

  常见的赏石题名大致可分为“开门见山”和“曲径通幽”两类。一般认为前者露、后者藏;前者俗、后者雅。所以“曲径通幽”往往受到多数人的赞赏。可是,“开门见山”的题名真的就那么俗不可耐吗?其实不然。在人类的艺术宝库中,不少像《长征》、《战争与和平》、《母亲》这样的作品都是“开门见山”。由于这类题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因而是一种难度极高的题名艺术,没有炉火纯青的功力,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它不是用照相机对原始生活形态进行机械地照搬,而是一种取精用弘和提炼概括。如已在赏石界脍炙人口的造型石《现代少女》、山型石《高山流水》、文字石《中华奇石》就是这种“开门见山”之类。另一类题名“曲径通幽”虽能引人入胜,但也不是一好百好,它和“开门见山”一样也具有两面性。拙劣的“曲径通幽”往往牵强附会,让人不得要领;好的“曲径通幽”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能把人引入奇妙的境界。如造型石《仙寿恒昌》、景观石《墨墨含情》等,就有“曲径通幽”之妙。两种题名表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都既有意境隽永的共性,同时又不含粗制滥造的现象。赏石题名既然存在一个风格流派问题,那就理应百花齐放,而不可厚此薄彼。不管哪一类题名都要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才能使题名创作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目的。以造型石《摩天弘岳》题名为例:

  此石形体硕大,气势恢弘。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它既有人的头部造型,又有完整的躯体造型,还有宏伟壮丽的红色景观造型。那么,究竟应当从哪一个角度去选择题名呢?

  作为头像,虽缺少鼻、眼,但侧身人面的前额、脸颊、后脑等一应俱全,符合形似的条件。如果再稍加想象,就不难发现它极似《三国志》中的红脸关公。特别是额头下那条凹进去的斜线,更显关老爷丹凤眼、卧蚕眉的神韵。

  还可以从全身人像的角度去发挥想象,因为它已具备正面人像的轮廓特征。全身的比例基本符合“立七、坐五、盘三”的人体造型尺度。当然,与人体解剖学的严格要求仍然是有差距的,但这个差距可以从中国古代宽大的服饰文化中去得到诠释。有了这个基础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去发现人物造型上的几个精彩亮点:一是左胸隆起,就像是一个撩起衣带抱着婴儿的妇女,整个人像从头至足都被罩在一种霞般的纱缦里。至此,一个红粉柔肠、绵心绣口的送子观音形象便显现在我们眼前。

  中华文化继往开来,关圣、慈航早已离去,唯有美石红颜不改。只有它,才是我心中摩天的弘岳,多娇的江山,终身养吾浩然之气!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