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岂能拼凑形神
发布时间 2015-10-14 浏览 49524 次
,是引导赏石者突破审美对象特定形象的直接性和有限性的动力因素。中国一位古人说过:“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形神离则死”,这显然是指塑造人物的形和神,运用到赏石中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人物或动物的姿态中都潜藏着许多美感因素,如在相对静态时表现出的安然、舒展、妩媚、端庄等神形,它能充分展示各自的形体美和内在气质;在运动时表现出的动姿、力量、节奏和韵律,能给人以强大的魅力,这些已成为心灵的语言。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南宋画家谢赫的“气韵生动”,都是强调在追求外在形象逼真的同时,还应表现内在精神本质的真实。

  当然,笔者在此无意贬低“形”的重要性。任何具有不同神韵的艺术形象,首先给人以可视的第一印象的区别,恰恰是“形”而不是“神”。若是钻入褒神贬形的死胡同,也达不到形活神足的意境。

  形神兼备不仅仅是指对观赏石中人物或动物象形的要求,也可以运用到欣赏各类景观石方面。无论是平面图案石还是立体造型石,反映出的千姿百态的景象,无不是由画面中的山、水、石、树、花等物体的形状和姿态所表现出来的。尽管这些表象是自然趣象融入欣赏者的神思而贯于赏石中的神意之境,但如果不是通过欣赏者对这些现实物象写照的概括提炼,又怎能产生出如梦境、如神游的幻觉呢?这就引证了“神以形为依据,形为神之所托”的辨证关系。正是这种形和神的和谐,才使得赏石者通过意象表现出来的所谓“逸气”,形成了现实中某种景观的相似写照。

  此外,作为反映自然力、表现自然美的观赏石,毕竟是天造地塑之作,其造型不可能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仅仅强调“形”和“神”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加上一个“意”字,即“形、神、意兼备”。即使观赏石依“形”而出“神”,也只能是属于客观物象自身所具有,尽管对于它的发现、感知和领悟要靠人的主观条件,但它并不属于赏石者的主观方面。赏石者只有内心深处因被客观物象的“形”和“神”所感动,并由此激发而产生出的“意”,这样才是真正伴随“形”和“神”而生的一种审美情感,进而才能获得以形写神、以神托形、以意悟石的欣赏效果。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