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穿越古今的文化名片(图)
发布时间 2015-11-08 浏览 50813 次
人除了眼睛和牙齿以外,身体其他部位全部会被熏黑。宣纸制作技艺纸:宣纸走笔搁一半,静等圣贤泼墨还近乎严苛的制作工序,使得文房四宝历经岁月,却日久弥新。就如宣纸,薄薄一张,却经久不脆,不褪色,素有“纸寿千年”美誉。宣纸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并有独特的渗透、润滑性能。而形成一张宣纸,要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才可成型。安徽泾县双鹿宣纸有限公司总经理、光华宣纸工艺厂厂长曹光华仅凭感官便知纸的好坏,“一眼观手摸,好宣纸一定是洁白的。二听声音,好宣纸发出的声音是柔和的。三用笔试,好宣纸有良好的吸附性,吸水性大而迅速,既能较快地吸收墨液,又能保持墨粒,有适当扩散墨液的能力。”砚:笺麻素绢排数厢 ,宣州石砚墨色光宣砚不仅做工考究,且原材料稀少。李白诗云,“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这是最早关于宣砚的记载。享有“歙砚国手”之誉的王祖伟介绍,古人对砚的保养十分讲究,“宁愿三日不洗脸,不可一日不洗砚”。因为砚石原材料稀少,曾经受原材料影响宣砚生产曾中断数百年,近年来,绩溪县和旌德县境内均发现砚矿石资源。2012年,旌德县在宣砚历史挖掘和品牌开发上取得突破。但直至今日,宣城市乃至安徽省文人墨客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尽快找到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歌赞颂的宣砚石矿,彻底结束安徽缺少优质砚石的历史。从墨宝到品牌的转变宣城市是中国最著名的文房四宝特色区域,2004年被评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而后独领风骚10年。2014年6月,“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第二次复评,宣城依旧毫无争议地夺魁。有趣的是,文房四宝产地在宣城并不集中,4种墨宝仿佛4颗璀璨明珠,散落在该市各地——辖下泾县是宣纸之乡,旌德县是宣砚之乡,宣州区是宣笔之乡,绩溪县是徽墨之乡。因制作工艺和选择地域色彩浓厚,文房四宝仅在当地的核心产区才能发挥最优良的品质。挪个地方,做出来的产品就不地道。如今,文房四宝已成为宣城市一张闪亮的名片。随着文房四宝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文房用品相关产业的崛起,泾县的书画纸、油画笔、水彩笔、化妆笔、油画框、画架、画板及各种笔杆笔套产品生产已初具规模;绩溪县部分印泥、印石等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不断成长。今年10月24日,宣城成功举办第七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文房四宝文化观赏游业已成为宣城市精品旅游路线之一,每年大量海内外游客带着对文房四宝文化的好奇与敬畏,纷纷相聚在宣城休闲度假,感受文房四宝之城的魅力。(原标题:文房四宝:穿越古今的文化名片(图))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