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憨山大师论《道德经》
下一主题:道家的养生文化
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无多者,几乎真人。大计奢懒者寿,悭勤者夭,放散劬 之异也。
田夫寿,膏粱夭,嗜欲少多之验也。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繁简之殊也。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
胡昭曰∶目不欲视不正之色,耳不欲听丑秽之言,鼻不欲向膻腥之气,口不欲尝毒刺之味,心不欲谋欺诈之事,此辱神损寿。又居常而叹息,晨夜而吟啸,干正来邪也。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捐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黄庭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自然者,则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则不饥也。《老君尹氏内解》曰∶唾者凑为醴泉,聚为玉浆,流为华池,散为精浮,降为甘露。故口为华池,中有醴泉,漱而咽之,溉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支节毛发,宗之而生也。《中经》曰∶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然静易御,躁难将。尽顺养之,宜者则静亦可养,躁亦可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