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万建议,厦门可借助两岸斗茶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建造一座茶文化博物馆,寓教于乐;设立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创作茶文化艺术作品,发掘茶文化遗址、茶商贸易遗址,搜集与茶叶有关的民俗、故事、传说等,体现浓郁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和创意特色。这一方面,还可以与台湾同行紧密合作。
“同时,可开辟‘海上茶叶之路’邮轮航线,让游客乘现代化的大型邮轮,从厦门港启航,到高雄、香港、马尼拉、爪哇岛、新加坡等港口,环游地中海,经红海、印度洋、南中国海返回厦门港。”彭一万说。
【链接】
两岸斗茶10周年大事记
2005年,厦门晚报社携手厦门市茶叶协会,发起主办首届“闽南斗茶”。此后,每年举办一届。
2005年至2013年,先后进行了闽南十大茶艺小姐、闽南茶叶形象大使和两岸茶叶形象大使的评选,为茶文化的普及和推广作出贡献。
2011年闽南斗茶升格为两岸斗茶,台湾阿里山茶业协会、台湾嘉义县制茶工会加盟成为主办单位,并分清香型铁观音、浓香型铁观音、大红袍、红茶、青心乌龙组别,进行专项比赛。
2011年12月,两岸斗茶茶王赛首次在台湾嘉义阿里山地区举办。
2012年9月,共同制定了两岸乌龙茶的评审标准。这个标准目前已被编入台湾大学农业系的教学大纲,被福建农林大学、杭州国家茶叶研究院、安徽农林大学编入教材。
2012年12月,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在厦门北站国际茶港城隆重举行。首次统一两岸乌龙茶审评标准,并正式设立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和两岸茶王赛审评中心。
2013年12月,两岸斗茶组委会携手中国晚报协会共同推进茶文化,同时在台湾嘉义县、武夷山、安溪、漳州设立分会及两岸茶王赛分赛区。
2014年3月,“两岸斗茶·中国茶叶产区行”首站走进漳州产区,也把白芽奇兰茶纳入两岸斗茶的比赛茶。
2014年3月15日,两岸斗茶走出福建,首个跨省分赛区“落户”汕头——两岸斗茶组委会汕头分会、两岸茶王赛汕头赛区挂牌成立。
2014年3月28日,两岸斗茶嘉义分赛场升级为台湾赛区。
2014年3月31日,两岸茶产业论坛在台湾嘉义举办,“两岸茶协联盟暨两岸茶行业协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同时成立。
2014年10月15日,2014两岸斗茶“世界茶商领袖圆桌会议”在会展中心举行。这是两岸斗茶组委会第一次举办如此高规格的论坛。
2014年10月15日,两岸斗茶组委会分别为新加坡、马来西亚、云南、香港等分会及分赛区授牌,至此,两岸斗茶分赛区已扩至11个。两岸斗茶品种品类也扩至8个。
2014年12月20日,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在海沧台湾风情街和厦门北站国际茶港城同时启动。
2015年4月7日,两岸斗茶组委会名誉主任、厦门日报社社长李泉佃带领赴台交流考察团一行60多人,首次与台湾茶人共同举办奉茶节活动。
2015年10月15日,2015两岸斗茶“世界茶商大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15年12月24日,两岸斗茶茶王争霸赛在厦门北站国际茶港城决赛。来自11个赛区共1000多个茶样,角逐两岸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