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动植物王国的神笔奇石
下一主题:田黄缤纷“皮”色
我们常说,赏石藏石,其最高境界是以石为师,修身养性。可稍加分析,便觉得并不全对,因为可以“为师”之石,不一定是奇石。而奇石,其品格千款百样,有的具有积极意义,如大度的、刚强的、正气浩然的等等,当然可以“为师”;但有的却具有消极意义,如奸诈的、凶顽的、轻佻的,难道也可以“为师”吗?更多的是既非积极也非消极的“中性”品格,例如高古的、清纯的、典雅的、神秘的等等,这些品格,有的人愿意为师,有的人则不愿意。但不论是积极的、消极的抑或是“中性”的,一块石头,既然具有品格,说明这块石头有特点,具有独特的美感,爱石者、赏石者都会爱之、赏之、藏之。显然,爱石者所爱的,赏石者所赏的,主要还是奇石本身。例如有一块石头,看起来很有霸气,有一种惟我独尊、不可一世的品格,赏石人因这块石头品格突出而爱之;但这绝不等于他爱的是那种惟我独尊、目空一切的品格。所以说,赏石人感受、挖掘奇石的品格,不等于要以石为师,主要是为了更高层次的审美。当然,有的奇石,其品格具有积极意义,赏石者愿以为师,借以修身养性,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问题是,我们不宜过分强调“以石为师”,甚至以之作为赏石“最高境界”来推崇,那样会使赏石理论陷入不能自圆其说的境地。
奇石之有品格者,主要存在于抽象的造型石中。具象的奇石,不论画面的或者造型的,感受其趣味一般较为容易,挖掘其意境一般比较难;而对抽象的造型石,感受、挖掘其品格则更难。从这个意义来看,感受、挖掘抽象造型石的品格,的确是较高层次的奇石审美。